葫芦岛市初中物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培训[试题].doc

葫芦岛市初中物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培训[试题].doc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葫芦岛市初中物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培训[试题]

葫芦岛市初中物理教师学科专业素养三级培训模块二 学科知识与技能(三)———物理学的进展和前沿葫芦岛市七中 刘杰一、物理学实验的一场革命物理学作为一门科学,它的形成和发展是近四五百年的事,但是物理知识的形成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之初。从早期人类社会的遗迹中,已经出现人类所形成的对物质运动认识具有最初的、不成系统的知识。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知识逐步系统化、科学化,逐渐成为一门精密的科学。物理学研究的物质结构、运动及其规律的普遍性,是各门自然科学的基础,也是各门技术科学的基础。因此,我们不但要知道物理学的今天,也应了解物理学的过去,还要预测物理学发展的将来。搞清一些物理学的概念、定律、理论、研究方法的来龙去脉,提高我们理解物理学的深度和广度,这对从事物理教学更为重要,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更清晰地懂得物理学是如何发展的,物理学是如何探索大自然奥秘的,遇到问题应该怎样考虑去解决它,从而使学生逐步提高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19世纪—20世纪的一场物理学实验上的革命。到十九世纪以后,自然科学在收集大量科学材料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分门别类的研究,使它的各门科学得到发展,物理学也不例外。在伽利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的基础上,物理学的各门学科都得到发展。经过长达百年之久的争辨,对光的本性有了新的认识,光的波动说获得胜利,从而物理光学很快发展。经过好几个国家六七位科学家的努力,建立了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随之又诞生了热力学第二定律,使热学、分子物理学得到发展。经过奥斯特、法拉第等人的研究,使人们知道电和磁有密切联系,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使电磁理论更加完善,使一些学者认为电磁理论是无懈可击的。面对物理学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不少物理学家除了赞叹,还流露满足的无所作为的情感。著名德国物理学家基尔霍夫曾表示:“物理学将无所作为了,至多只能在已知规律的公式的小数点后面加上几个数字罢了。”作为二十世纪量子物理学奠基人之一的普朗克曾向他的老师请教,进大学后学什么,是否还学物理学?他的老师挺有把握地表示:物理学将会很快地具备自己终极的稳定形式;虽然在这个或那个角落里,还可能发觉到或消除掉一粒尘土或一个小气泡,但作为整体的体系却足够牢固可靠了。理论物理学已明显地接近几何学100年来已经具有的那种完善程度。在刚刚跨入20世纪的第一天,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开尔文勋爵在《元旦献词》中也曾经说过:“在已经建成的科学大厦中,后辈物理学家只能做一些零碎的修补工作了。”与众不同的是他又敏锐地发现,在物理学晴朗的天空里,还有两朵小小的令人不安的乌云。这两朵乌云指什么呢?为什么它们会引起这样著名的物理学家的不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追溯一下历史。物理学进入19世纪80年代以后,与物理学经典理论不断完善的同时,物理学实验上却不断地发现一些重大的实验结果。正是这些重大的实验结果,使已有的物理学理论陷入困境,并显得无能为力。这些实验中间,至少有七个重大发现,不但旧理论无法解释,有的还导致观念上的更新。首先是1887年赫兹在验证麦克斯韦预言电磁波存在的实验中发现光电效应。德国物理学家赫兹在研究电磁波发射和接收的实验中,当使发生火花的间隙产生的光与接收间隙隔绝时,接收间隙必须缩小,才能使它发生火花。赫兹进一步研究时发现,这一现象中起作用的是光的紫外部分。当这种光射到间隙的负电极时,作用最强,这表明紫外光照射负电极,负电极更容易放电。用其他的光照射时没有这种现象。按照经典理论从金属表面放电的强弱与光的强度有关,而没有提到与光的频率有关。赫兹无法解释这一矛盾,但是他仍以《论紫外光对放电现象的效应》为题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描述了这一现象,向经典物理学理论发起了挑战。其次是1887年的迈克耳逊—莫雷实验。19世纪初,经过托马斯·杨和菲涅耳的研究,使光的波动说重新辉煌。但是根据经典力学的观点,认为波的传播必须要有介质。既然光是波,那么它也要通过某种介质才能传播。当时人们普遍认为由以太来传播光,并想利用各种方法检验以太的存在,确定它的属性。到80年代,根据天文学和物理学的知识,科学家们画出这样一幅图景:以太充满整个太阳系,地球在以太的海洋中运动,但又认为地球在这个以太海洋中运动不会扰乱以太原有的分布。基于这一物理图景,人们就希望利用实验测定地球相对于以太运动的速度,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以太漂移速度。美国物理学家迈克耳逊从1880年起研究这个课题。他设计和利用干涉仪来测量以太的漂移,以检验以太的存在。那时他提出一种设想,试图通过比较光在直射时的路径来发现地球相对以太的运动。当时他也意识到保持干涉仪的恒温将是一个主要的困难。后来他和美国化学家莫雷合作,继续研究这个问题。经过几年努力,于1887年12月发表《论地球运动和传光的以太》的论文,宣布得到否定结论的

文档评论(0)

aena4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