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塞山怀古0怀古诗鉴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西塞山怀古0怀古诗鉴赏

如刘禹锡的《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全诗通篇写景,群山仍在,潮水依旧,月光依然,所变者是“故国”、“空城” ,昔日繁华已化为乌有。 全诗基调凄凉不堪,句句都融合着诗人的故国萧条之感,令人不胜伤感。 * 3、 怀古咏史,别有寓意 : 这些诗作大多是作者在怀古咏史的同时,融进了的自己切实的生活感受和独特的生活体验,具有强烈的个人意识。 *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    千寻铁锁沉江底,一片降幡出石头。    人世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今逢四海为家日,故垒萧萧芦荻秋。 补注背景:时值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天下暂时一统。但是,河北、山东藩镇割据局面愈演愈烈,时刻威胁着唐王朝的安全。 思考:1.诗人写王浚攻破南京城时的情景,采用了什么手法?这一情景的描写看似怀古,其弦外之音又是什么?请作具体的分析。 2.这首律诗以芦苇在秋风中颤抖着作结,妙在哪里?请结合原诗作简要的分析。 ①或是借古讽今,劝诫世人: * 结尾句既是诗人欣喜唐王朝暂时还统一的局面,又是警喻统治者和藩镇割据者。“故垒萧萧芦荻秋” 将会成为唐王朝未来的真实写照。后人会和此时的诗人一样面对前朝的故垒遗迹,在一片秋风芦荻的摇曳之中而伤心叹喟。如此在内容上则深化了诗的主题思想,在感情上和前面的“人世几回伤往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 九日齐山登高 杜牧(P46)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首句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 2、有人认为这首诗是“将抑郁之思以旷达出之”。你同意这种看法吗?试说明你的理由。 * 江南的山,到了秋天仍然是一片缥青色,由高处下望江水,空中的一切景色,包括初飞来的大雁的身影,都映在碧波之中,更显得秋天水空的澄肃。《江南秋色图》 诗人的旷达,在语言情调上表现为爽快豪放;诗人的抑郁,表现为“尘世难逢开口笑”、“不用登临恨落晖”、“牛山何必独沾衣”的凄恻低回,愁情拂去又来,愈排遣愈无能为力。这两方面的结合,使诗显得爽快健拔而又含思凄恻。 * 西塞山怀古 刘禹锡 * 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全诗不正面落墨,只选两个地名,用野草、斜阳、旧燕渲染,而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深沉慨叹,已见于言外。 * 石头城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诗人在朝廷昏暗、权贵荒淫、宦官专权、藩镇割据、危机四伏的中唐时期,写下这首怀古之作,慨叹六朝之兴亡,显然是寓有引古鉴今的现实意义的。 * 作者与背景??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他是中唐时期杰出的诗人、进步的思想家和哲学家。晚年曾任太子宾客,后世称刘宾客。讽喻诗、竹枝词、怀古诗是刘禹锡诗集中最有成就的作品,尤其是后两者在中国诗歌史上更有突出的地位。刘禹锡一向反对藩镇割据,渴望四海统一,《西塞山怀古》就表达了诗人这种强烈的愿望。 * 晋代王濬乘楼船自成都东下,?? 金陵帝王瑞气全都黯然收敛。?? 吴国千寻铁链也被烧沉江底,?? 一片投降白旗金陵城头悬挂。?? 人间有几回兴亡的伤心往事,?? 高山依旧枕着寒流没有变化。?? 从此四海一家过着太平日子,?? 故垒萧条长满芦荻秋风飒飒?? 一读诗歌??理解大意 * 二读诗歌??评品赏析?? 1、“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这一联中哪两个字用得好?? * ①?“下”和“收”字用得好。?? ?②?“下”,既符合地理形势,从上游向下游进军;又符合历史事实,西晋军队攻下了东吴都城。给人以势如破竹、摧枯拉朽之感。?“收”字,写出了东吴王朝望风披靡、彻底覆灭的结局。?? ??③?益州金陵,相距遥遥,一“下”一“收”, 两字对举就渲染出一方是声势赫赫,一方是闻风丧胆。?? * ①?从形象上看,一横一竖,一下沉一高扬;从色彩上看,一边是晋军烧毁铁锁的冲天火光,一边是投降的白旗;从气氛上看,晋军得胜趾高气扬,东吴兵败无限凄惨。??? ?②对比的手法。???????? ?????在对比中写出了战争双方的强弱,更写出了胜利者那种摧枯拉朽、咄咄逼人,而失败者黯然失色,仓皇逃窜的神态。? 2、颔联将晋吴之战的形势从哪些方面作了形象地描绘?什么手法??? * 上面两联都是咏史诗的叙述部分,首联是总叙,声势逼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