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细菌性痢疾-2007PPT
细菌性痢疾;概念: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 广义:由一些致病菌(志贺菌属、侵袭性大肠杆菌等)引起的痢疾样疾病
? 狭义:仅指由志贺菌属引起的法定Ⅱ类肠道传染病
发展中国家夏秋季最常见的肠道传染病
主要病变:结肠黏膜化脓性、溃疡性病变; 临床特点
?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和黏液脓血便
? 可伴有发热及全身毒血症症状
? 严重者有感染性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
? 急性期一般数日即愈,少数病程迁延
;
;福氏志贺菌纯培养的镜下形态(革兰染色);病原菌流行类型不断变迁
? 欧美国家优势菌型为D群
? 我国多数地区多年来一直以B群福氏菌为主要流行菌群;其次为D群宋内菌;近年来少数地区有A群痢疾志贺菌之流行; 各型痢疾杆菌均产生内毒素
A群痢疾志贺菌还可产生外毒素
痢疾杆菌在外界环境中生存力较强,但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弱,对各种化学消毒剂敏感 ; 流行病学
? 传染源
— 痢疾患者
— 带菌者
? 传播途径
— 消化道传播
— 亦可通过苍蝇污染食物传播
— 流行季节可因食入污染食物或饮用水而引起
;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病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
? 不同群及型之间无交叉免疫,有交叉抗药性;发病机制
? 痢疾杆菌进入人体后是否发病的决定因素 ?细菌数量
?致病力
?人体抵抗力;
;志贺菌属释放内毒素
;病理解剖
? 主要病变部位:结肠,以乙状结肠和直肠病变最显著
? 基本病变
急性期:弥漫性纤维蛋白渗出性炎症,大量黏膜溃疡
慢性期:肠黏膜水肿及肠壁增厚,息肉样增生及疤痕形成
中毒性菌痢:结肠局部病变轻,全身病变重;临床表现
? 急性菌痢
普通型:起病急,高热可伴发冷寒战; 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脓血便
轻型:全身毒血症状及肠道症状均较普通型轻,亦可转慢性;中毒型:儿童多见,起病急骤,病势凶险,高热,可迅速发生循环及呼吸衰竭;故以严重毒血症、休克和/或中毒性脑病为主要临床表现
休克型(周围循环衰竭型):表现为感染性休克
脑型(呼吸衰竭型):以严重脑症状为主
混合型:具有以上两型之表现,病死率很高
; ? 慢性菌痢:急性菌痢病程迁延超过2个月未愈
慢性迁延型:长期反复出现肠道症状及营养不良表现
急性发作型:有慢性菌痢史,出现急性菌痢表现
慢性隐匿型:有急性菌痢史,无症状,排菌,有结肠病变;实验室检查
? 血象
? 粪便检查
– 粪便常规
–病原学检查
–免疫学检测及
–志贺菌核酸的检测;并发症及后遗症
? 志贺菌败血症
? 溶血性尿毒综合征(HUS)
? 关节炎
? 小儿脑型中毒性菌痢
? 瑞特尔综合征;诊断
? 根据流行季节,典型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及粪便的实验室检查可诊断
? 慢性菌痢病人
有急性菌痢史,病程超过2个月而病情未愈
? 中毒型
儿童多见,有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及循环、呼吸衰竭,而胃肠道症状轻微,应及时以直肠拭子采便或盐水灌肠取便送检;鉴别诊断
? 急性菌痢
急性阿米巴痢疾: 见表4-5-2
细菌性胃肠型食物中毒:有特殊流行病学特点
其它病原菌引起的急性肠道感染
急性出血坏死性小肠炎及肠套叠;鉴别要点
;慢性菌痢
结肠癌及直肠癌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慢性血吸虫病;中毒性菌痢
休克型:与败血症及暴发性流行性???脊 髓膜炎等感染性休克鉴别
脑型:与流行性乙型脑炎鉴别;预后
急性菌痢经治疗多于1周左右痊愈,少数病人转为慢性或慢性带菌者
中毒性菌痢预后差,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
痢疾志贺菌病情严重,并发症多
福氏志贺菌易成为慢性,不易根治
婴幼儿及年老体弱免疫力低下者病情重;治疗
? 急性菌痢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根据菌株药物敏感情况选择用药
氟喹诺酮类
复方磺胺甲噁唑(SMZco)
其它
对症治疗;慢性菌痢
一般治疗
病原治疗
根据病原菌分离及细菌药敏试验,合理选择
联合应用2种不同类型抗菌药物,须1~3个疗程
应用药物保留灌肠疗法,10~14d为一疗程
对症治疗 ;中毒性菌痢:本病凶险,应采取综合抢救措施
一般治疗:同急性菌痢
病原治疗:有效的抗菌药物静脉滴注
对症治疗:降温镇静;休克型:
应积极抗休克治疗
注意保护重要脏器功能
脑型
脱水、改善脑血管痉挛、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防治呼吸衰竭;预防; 谢 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