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人口与可持续发展PPT
第二节 中国人口的发展状况 一、中国人口发展特点 中国人口分布图 (一)人口增长速度快、分布不均衡 时期 高峰期 (1949-1957) 低谷期 (1958-1961) 高峰期 (1962-1973) 下降稳定期 (1974-1984) 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 22.4 4.6 25.6 13.9 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时,该线东南一侧包括台湾省在内总面积411.7平方公里,只占全国42.9%,人口总数却达到10.94亿人,占当时全国总人数的94.3%;而西北一侧面积占57.1,人口仅0.66亿人,占全国5.7%。 东南半壁的平均人口密度为265.7人/平方公里,西北半壁仅为11.6人/平方公里,相差22倍。 地 区 全国 人口 密度 西北 部六 省区 东南 部24 个省 江苏 上海 黑 龙 江 甘 肃 内蒙 古自 治区 青海 西藏 新疆 人 口 密 度 人/km2 118 14 142 738 78 49 16 6 中国人口分布情况(1990年) 全国人口密度为118人/km2 黑河 腾冲 面积占全国的46% 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6% 面积占全国的54% 人口只占全国人口的4% (二)农村人口比重大、城市化速度加快 我国1965年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为18.2%,1990年为 26.2%,而1998年则上升为30.4%。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 展以及户籍制度的改革,城镇人口还会进一步增加。预计到 2025年我国城市人口比例将达到58%,2050年则达到70%左右。 1995年的统计表明,已有1/3的人口居住在城市。 年份 人口总数(亿) 出生率(‰) 死亡率(‰) 自然增长率(‰) 1684 1.0 1850 4.30 1949 5.42 36.00 20.00 16.00 19531 5.88 37.00 14.00 23.00 1959 6.72 24.78 14.59 10.19 1960 6.62 20.86 25.43 -4.57 19642 7.05 39.14 11.50 27.64 19823 10.17 22.28 6.60 15.68 19904 11.43 21.06 6.67 14.39 1991▲ 11.58 19.68 ▲ 6.70 12.98 1998● 12.48 16.03 6.05 9.57 ● 20005 12.66 14.65 6.45 8.20 2003 12.93 三、人口老龄化 1982年第三次人口普查时老年人口只占总人口的4.9%,1990年为5.1%,2000年达到6.7%。 预计到2003年将超过7%,从而进入老龄化社会。至2025年将超过12%,年龄结构已成为典型的老年型人口类型。 2050 年会上升到20%以上,中国人口的年龄结构进入高度老化阶段。 衡量人口老龄化的标准:以65岁及以上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来衡量(7%)。 人口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下降和人口平均寿命延长而造成的人口现象。 2000年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占6.7%。 年龄结构的划分 年轻型、成年型和老年型。 以65岁以上(含65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作为 划分标准。65岁以上的老年人占总人口4%以下为年 轻型人口.占4%一7%为成年型人口;占7%以上为 老年型人口。据统计资料分析,世界人口处于”老化” 过程中。 四、男女性别比偏高 我国三次人口普查的性别比分别为:104.88(1953年),103.88(1964年),107.15(1982年)。近年来,我国男女性别比呈上升趋势。 据1990年的人口普查,男女婴儿的性别比达到114:100。 2003年北京市出生人口性别比达108:100;流动人口在北京出生的性别比高达128:100。 正常情况下出生人口男女性别比例应在104:100至106:100。 五、人口素质亟待提高 人口素质:广义的人口素质包括身体素质、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思想和道德品质。 身体素质:人口的自然属性。 文化水平、劳动技能、思想和道德品质是人口素质的社会属性。 人均寿命从1949年的35岁提高到现在的70岁左右,人口死亡率由1949年的20‰降至现在的7‰左右,人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990年的5.18年,每万人大学生数由1952年的3.3人增加到1994年的23.4人,学龄前儿童入学率已达到98.4%。 人文发展指数:是衡量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 指数它主要由人口预期寿命、识字率或受教育程 度和按国际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 而得。指数在0-1之间,越大表明发展水平越高。 1987年中国的人文发展指数为0.716。 二、中国人口发展趋势 1、自然增长率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