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外语学习]开题报告
长江师范学院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课题名称: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Political Speeches—A Case Study of President Kennedy’s Inaugural Address
姓 名: 薛维佳
学 号: 200603062220
专业年级: 英语2011届
指导教师: 廖东红
教务处制
一、课题意义
对于新闻报道、官方文件、政治演说等大众语篇和其他非文学语篇,我们不仅要分析其语篇结构和意义,还要重点从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和传播学角度分析和研究其与意识形态的关系,即语篇生产者如何通过语言的选择传播他们的意志和观点,让人们清楚地看到国家权力如何利用语言来帮助表达目的。
批评性话语分析(CDA)就是主要通过Fairclough的三维分析模式和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从文本和互文性两个层面以及从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三个方面对非文学语篇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联系语篇与语篇生产者之间的关系阐释语篇的生成过程。
CDA不仅要揭示话语与权利、意识形态等之间的关系,还要证明,作为意识形态介入和权利斗争的场所,话语组成并建构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知识和信仰,参与并促进社会和文化变迁。对Fairclough话语观的理解和诠释可以增强我们对社会变革的再认识,从而积极地参与到社会生活的变迁之中。CDA话语分析法揭示话语与权利、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证明话语作为意识形态介入权利斗争的场所组成并建构社会现实、人际关系、知识和信仰,参与并促进社会和文化变迁。对Fairclough话语观的理解和诠释 三、课题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研究内容:主要基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主要理论方法,利用批评性话语分析法,简单探讨政治演讲语篇中话语与权利、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Outline:
Ⅰ. Introduction
Ⅱ. Features of Political Speeches
A. Lexical Features
B. Stylistic Features
C. Textural Features
Ⅲ. Theoretical Principles of CDA
A. The Aims of CDA
B. The Principles of CDA
Ⅳ.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of Kennedy’s Inaugural Speech
A. The Ideational Function
1. Vocabulary
2. Transformation
3. Transitivity
(1) Passivization
(2) Nominalization
B. The Interpersonal Function
1. Mood
2. Modality
3. Personal Pronoun
C. The Textual Function
1. Theme-Rheme Structure
2. Marked and Unmarked Themes
Ⅴ. Conclusion
A. Summary of this Thesis
B. Limitations of the Study
四、课题研究进度安排
2010年12月27日 选题编制、审定与确立
2010年12月31日 指导教师下达任务书
2011年02月26日 开题报告
2011年03月31 日 初稿
2011年04月08日 中期检查
2011年04月15日 二稿
2011年04月29日 终稿
2011年05月09 日 论文评阅
2011年05月14日 论文答辩 五、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 Anne de Fina. Pronominal Choice, Identity and Solidarity in Political Discourse [M].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5.
[2] 0xford Advanced Learner’s Dictionary (6th edition). The Commercial Pres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3] Blommaert, J. Discourse: A Critical Introduction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