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第一章/第一节《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者与版本 第一章/第一节 二.罗贯中的生平及创作 王圻《稗史汇编》“院本条” 第一章/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第一章/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3)拥刘反曹思想的内因 4)拥刘反曹的实质 第一章/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第一章/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画卷 第一章/第三节 三 历史演义体语言 第一章/第三节 四 高度艺术化的战争描写 第一章/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张辽为失了皖城,回至合淝,心中愁 闷。忽曹操差薛悌送木匣一个,上有操封,旁书云:“贼来乃发”。是日报说孙权自引十万大军,来攻合淝。张辽便开匣观之。内书云:“若孙权至,张、李二将军出战,乐将军守城。”张辽将教帖与李典、乐进观之。乐进曰“将军之意若何?”张辽曰“主公远征在外,吴兵以为破我必矣。今可发兵出迎, 奋力与战,折其锋锐,以安众心,然后可守也。”李典素与张辽不睦,闻辽此言,默然不答。乐进见李典不语,便道:“贼众我寡,难以迎敌,不如坚守也。”张辽曰“公等皆是私意,不顾公事。吾今自出迎敌,决一死战。”便教左右备马。李典慨然而起曰“将军如此,典岂敢以私憾而忘公事乎?愿听指挥”张辽大喜。(第67回) 建兴元年秋八月,忽有边报说:“魏调五路大兵,来取西川:第一路,曹真为大都督,起兵十万,取阳平关;第二路,乃反将孟达,起上庸兵十万,犯汉中;第三路,乃东吴孙权,起精兵十万,取峡口入川;第四路,乃蛮王孟获,起蛮兵十万,犯益州四郡;第五路,乃番王柯比能,起羌兵十万,犯西平关——此五路军马,甚是厉害。 * 第一节 《三国志演义》的成书、作 者与版本 第二节 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第三节 波澜壮阔、气势恢弘的历史 画卷 第四节 《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三国演义地图 赤壁之战地图 蜀国地图 一.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1. 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解 2 . 杜宝《大业拾遗录》 3 . 李商隐《骄儿》 4 . 苏轼《志林》 5. 《三国志平话》(韩信—曹操;英布— 孙权; 彭越—刘备;蒯通—诸葛亮;吕后—伏皇后) 6 . 金元时期的三国戏 (二)罗贯中的作品 (一)作者生平 1.贾仲明《录鬼簿续编》 2.王圻《稗史汇编》 三.《三国志演义》的主要版本 1. 嘉靖本(1522年刊刻) 2.《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本 3.毛本(毛纶、毛宗岗评点本) 文至院本、说书,其变几矣。然非绝世轶材,自不妄作。如宗秀、罗贯中,国初葛可久,皆有志图王者,乃不遇真主,而葛寄神医工,罗传神稗史。今读罗《水浒传》,从空中放出许多罡煞,又从梦里收拾一场怪诞,其与王实甫《西厢记》始以浦东遘故,终以草桥扬灵,是二梦语,殆同机局。总之,惟虚故沿耳。……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1.民心为立国之本“民为邦本,本固邦宁” 群雄的成败:董卓、刘备、曹操、孙权等 2.人才为兴邦之本“得人者昌,失人者亡” 1)人格上注重道德:以忠义为核心 2)才能上崇尚智勇:智慧与实力 3.战略为成败之本“汉界楚河,唯智胜也” 1)小说写出东汉之亡,亡于何进的无谋,王允的智小,一着酿成千古错。 2)小说写出袁绍尚“力”,故“虽强必弱”;曹操尚“智”,故“虽弱必强”(官渡之战) 3)小说写出赤壁之战奠定了天下三分局面,证明了鲁肃、诸葛亮的孙、刘联合以抗曹的战略方针的正确。 4)小说写出夷陵之战是孙、刘长期摩擦的必然结果,从而暗中规定了只能由魏晋来统一。 4.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1)从史学角度: 西晋陈寿《三国志》尊魏 东晋习凿齿《汉晋春秋》尊蜀 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尊魏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尊蜀 第一章/第二节 《三国志演义》的主旨 2)拥刘反曹的外因: 曹丕篡汉标志着两汉盛世在此际结束,纷乱分裂的局面的开始。由此造成人心思汉——思汉室的一统天下,思两汉的文治武功,思蜀汉的庄敬自强。 旧时中国人的文化心态基本上是儒家的,民众从刘备身上比在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