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情分析与发展预设成稿.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校情分析与发展预设成稿

船营区第一小学校 校情分析及发展预设 学校概况 一、优越的办学条件 学校坐落在美丽江城吉林市中部,南依清澈的松江水,北靠闻名遐迩的吉林北山。学校占地面积6040平方米,建筑面积4874平方米,现有学生1289名,25个教学班,3个幼儿班。教职工66名。学校拥有电教室、微机室、卫生室、舞蹈室、实验室、图书室、宽带教学网、多媒体教室,校园科技馆、幼儿园,有标准的实验设备和体育器材,为师生提供了优质的教学设施,优美的育人环境。一流的办学条件,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求真务实的领导班子,使我校已成为船营区小学教育的一个特色品牌。 二、优良的教师队伍 我校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务实进取的教师团队。在全校66名教师中: 年龄结构:教师平均年龄35岁,其中30岁以下青年教师14人,占21.2%;45岁以上老教师占22.2%。我校教师年龄结构合理,老、中、青教师各段所占比例适中,是一个年富力强,能战斗的坚强团队。 学历层次:具有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43人,占65.2%;大学专科毕业学历的18人,占27.3%;中师毕业的5人,仅占7.5%。可以看出我校教师学历层次较高,普遍注重知识的提升和扩展,他们通过自学,掌握了较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和专业知识,为学校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基础。 职务情况: 在全校教师中,具有小学高级教师职务的30人,占45.5%;小学一级教师职务的35人,占53%,无职称的1人(2008年刚参加工作)。省级骨干教师2人(其中一名是省级培养对象),市、区级骨干教师30人。市“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1人,区首批“全天候”优秀任课教师1人,市教坛名师1人,区名师培养对象4人,区幼儿教育岗位明星1人。 厚重的发展依托 我校历经百年沧桑,经几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独具魅力的普通城市小学。早在清朝末年,永吉县城区一区成立了一小学校,“九一八”事变后,改名为北极街初级小学,1948年再次更名为德胜区一小学。船营区人民政府成立后,将我校正式命名为船营区第一小学校。 在各级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一小学不断发展壮大,已经是船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船营教育的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特别是2005年以来,学校在以叶宏波同志为校长的新一届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开拓进取、不断创新、锐意改革,使百年老校焕发了勃勃生机。 学校与时俱进,以昂扬的姿态,积极投身教育改革和教育教学实践,把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同我校的具体实际紧密结合,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强化办学特色,打造品牌学校,办人们满意的学校,始终坚持校本思想,扬长避短。按教育规律办事,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优化校园文化环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凸显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办学声誉越来越好,深受社会好评和广大家长赞誉,是船营区最有发展前景的学校之一。 学校确立了以“育人立人为本,师生共同发展”科学鲜明的办学理念,以“创办魅力一小,追求卓越服务,打造和谐校园”为办学目标,以“五个魅力”打造和谐校园,以“七个一”工程为活动载体,全面育人,敬业爱生,质量至上,开拓创新,树立大教育观。为使学校向特色化方向快速迈进,2007年5月20日,经区人事局编委,区教育局批准,与吉林省艺术学院联合办学,正式加挂了“船营区艺术实验小学”的校牌。区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为实施科技教育,使小学生从小树立科技强国意识,投资40余万元,在我校建立了全省首家“校园科技馆”。学校科技教育活动成果显著,受到国家、省、市科协的高度评价,2008年学校被中国科协和中国青少年科技辅导员协会命名为“全国校园科技馆示范学校”。 发展优势与制约因素 一、可持续快速发展的战略分析 1、依靠政府的政策优势,完善学校硬件建设。 几年来,船营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在教育优先发展的政策指引下,我校实现了飞跃发展。2006年区教育局为我校维修粉刷教学楼,建设计算机室,新建了——平方米设施齐全、条件一流可容纳500人的学生食堂,修建了室内水洗厕所。改善了教学条件,美化了校园校貌,解决了师生中午在校用餐的老大难问题,实现了绿色网络教学。2009年区政府又投资为学校彻底改造操场和围墙,进一步完善了校园校舍建设。我校办学水平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学校硬件建设为实现新跨越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建设特色的校园文化,营造和谐育人氛围。 (1)创设鲜活的校园文化阵地 学校为学生创设书香校园和绿色校园的育人氛围,为师生搭建展现才华、张扬个性、实践创新、体验成功的平台。营造了浓浓的书香氛围,每周都有校长给师生以鼓励的寄语。校园科技馆、文化树、文化墙、魅力展台,将蕴育着中华民族文明史的国学与经典书法相结合,学生们在课间欣赏着书法、记忆着《论语》内容,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规范了品行,提升了文化品位。班级文化建设,统一中略带个性,规范中尽显温

文档评论(0)

117631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