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家的孩子上重点精选.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谁家的孩子上重点精选

谁家的孩子上重点 谁家的孩子上重点 当家长的,心里面常常会说一句:“你看人家的孩子,咋就能考上省重点呢?”为啥自己的孩子就不是那块“料”呢? 是啊,为啥“人家”的孩子就比自己的孩子学习好呢?想一想,自己孩子也不比人家笨,孩子的老师也都是一样的老师,家长花费的精力也不算少,倒底差在哪里呢? 其实,父母的职业对孩子的学习及各方面成长也会有影响。俗话说,“身教胜于言教”。由于父母长期从事某种职业,其固有的职业习惯也点点滴滴地渗透给自己的孩子,这当中包括了积极的“职业精神”,也包括了一些消极的方面。这些常常是被父母忽视的,但却对孩子形成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为此,我们做了一个调查。 我们在哈一中、三中、六中、九中和师大附中的高一年级抽取了五个“统招班”,共计286名学生。这些学生在2004年中考成绩的平均分为525分,其中数学的平均分为106分,语文的平均分约为105分,外语的平均分约为116分。调查的内容包括这些学生的家庭结构及父母职业情况、家庭收入以及与父母的关系等。 我们希望通过这项调查了解到——— ·能考上省重点校的“尖子生”,父母都是做什么工作的? ·这些尖子生的父母究竟给孩子渗透了什么样的特殊“基因”呢? ·哪些积极的职业习惯应该展示给孩子,而哪些消极的职业习惯是应该尽量避免的。 在此次调查数据得出后,调查者对数据感到了一些意外。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有些特定职业的人群是教子方面的“强势群体”,也许他们的经验值得所有的家长学习和借鉴。 本次调查数据由黑龙江大学应用心理系主任、郝春东博士经统计分析后得出。 此外,还要特别感谢peak心理学社,他们在此次调查中也付出了许多辛勤的劳动。 ———编者 第1位工人子女占25% 群体特点:奋斗目标明确学习勤奋踏实心疼父母 在被调查的中学生中,工人家庭的孩子占最大的比重。在调查问卷显示,这些孩子的父母除了工厂工人之外,还包括司机、营业员、勤杂工、仓库保管员等职业。这些孩子认为自己家庭的月收入一般在1000—3000元之间,有一小部分孩子认为自己父母的月收入在500—1000元之间。 据班级的老师们介绍,从学习的态度来看,这个群体的学生压力很大,奋斗目标十分明确,他们的学习都很勤奋,普遍属于踏实型。老师们大多喜欢这些孩子,因为他们比较懂事,听老师的话。对自己的父母,他们很细心,也知道心疼父母。 但是也有老师认为,工人子女性格上也存在一些“弱项”,比如性格相对内向,有些孩子甚至容易“封闭”自己。老师们建议,工人子女更该有意地“开阔自己的视野”,扩大知识面,这对他们的未来会更有好处。 第2位公务员子女占21% 群体特点:接受新信息分析能力强对事态敏锐公务员子女的比重占第二位,其实也不足为怪。许多老师都已经感觉到了,公务员在教子方面绝对是一个“强势群体”。 据老师介绍,在班级里,公务员家长们总是与老师保持最密切接触的群体之一,而且他们常常能够不断地学习新的教育思想,理智地对待孩子的成长。 公务员子女有许多特有的优势,比如他们常常对新信息接触领悟得最快,分析能力都较强,对事态敏锐。应该说,就普遍情况看,公务员子女具有较为理性的思维。 从性格方面,公务员子女较有亲和力。 第3位会计子女占% 群体特点:悄无声息的尖子生当我们把这个调查结果告诉一些老师的时候,许多老师都笑了。他们平时根本没有注意到这些会计的孩子,他们好像不是很刻苦的,个性也并不是多么地张扬,但这些孩子却就是这样悄无声息地成为了班级里面的尖子生。 在初中时,可能是班级里面的“会计”父母太少了,老师们都认为这也许是偶然,但当这些孩子汇集到了省重点校,并在这次调查中显现出来后,老师们才注意到,原来真是这样的,这些会计家的小孩常常都是一些静悄悄的“上等生”。 也许是因为大家对“会计”的职业并不是很了解,这里我们不敢对“会计教子法”做什么介绍或者评价,但是也许你可以从你身边的会计身上感受到一些“独特”的教子法吧。 第4位教师子女占% 群体特点:自律性强,是老师眼里最具潜力的学生有一位高中教师曾经对记者说:“我只要看学生的眼神,就能分辨出哪些是教师子女。”是啊,许多教师对自己的子女都表示出了信心不足,认为班级里学习不好的学生很可能就是教师子女。他们感到教师子女经常爱发呆,眼神里充满“迷茫”,对未来看上去有些“胸无大志”,行为上有些“散漫”。 事实上,能考入“省中点”的教师子女也有这些方面的“影子”。他们常常是班级里最为“淡泊”的阶层。他们懂得也崇尚享受生活。对未来的目标并不是十分的明确,只是含糊地感到要做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