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晚秋抒情散文精选
晚秋抒情散文
晚秋抒情散文
下面是我们114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晚秋抒情散文,请大家参阅!
(篇一)
晚秋的清晨,窗外秋景迷人而忧郁。一夜间秋天细雨的洗礼,一切都很湿润,清新。一片雾气蒙蒙,像梦境一般,雾气像幔纱,袅绕着我这颗多愁的心。自离开故乡,第一次感受到故乡般晨雾中的美景。
雾慢慢散开,像一瞬间划开一道帷幕,静寂中朝阳浑圆脱出的呈现在面前,来不及仔细看它,就由橙红变得刺眼的光亮的球体了。
虽然如此,阳光的温暖让孤独冰凉的心感到一股暖流涌动。
楼前一棵松静静地站着,浑身散发着孤傲的美丽,却感到了它浓浓的寂寞的气息。
阳光下松树浑身就好似盛夏的黄花般的嫩黄,是如此的鲜丽,如此的清新,如此的落寞哀怨。
松没有多余的繁琐的枝桠干净利落,虽然几多风雨,几多风霜,无论风雨多大,松从不弯下自己的腰。任凭风吹雨打,高傲的仰着头。树枝也依旧倔强的向上伸展,展现着它旺盛的生命力的。
松仿佛伸出双臂等待着那一刻甜蜜的拥抱,期待着幸福来临那一刻的凝固。每一枚松针都坚硬如针,即便变的枯黄了。
枯黄的草叶低着头仿佛在沉思着,正在想念着夏季的繁华,正在慢慢的适应绚烂后的平淡。秋风袭来,轻轻撕扯着枯草思念的痛。
远远的看着嫩黄的松,仿佛看着我自己,青春已逝,在静寂的岁月中慢慢老去。没有更多的话语来形容。就仿佛是我自己站在那里。虐心的等待就是如此的漫长。或许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条无法逾越的河流。也许今生只能在彼岸观看繁华落尽后的悲哀。
仿佛是几个世纪,又好似沧海桑田变幻的一瞬间,轻轻浅浅的岁月里,期待着无期的重逢。错过的风景里多多少少的遗憾,然而人生怎会没有遗憾呢!
静寂的岁月里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太多激情。只有静谧的心灵,沉淀的经历,还有抛却脑后的记忆。
只有痴痴的等待,不知道爱情那一刻的到来会有多久?
只有痴痴的等待,不知道与亲人团聚的日子在哪一天?
只有痴痴的等待,不知道哪一天清澈的双眸看透自己坚强外表下那颗脆弱的心?
只有痴痴地等待,不知道幸福的距离是否在拉近?傻傻呆呆的等,让人眼角有泪的看着。
远远地望着松是如此的倍感亲切,就像久违的亲人,又仿佛是红尘中唯一的知己。
松的身边,河水毫不掩饰它的热情,依旧奔放的流淌,然而松却痴迷的静立于天地间。
松静静的姿态如此迷人,松远离尘世的繁华,脱尽凡世的纸醉金迷,散尽尘封的记忆。
松痴迷的在等待……
每一个黎明,有晨露的陪伴,夜雾凝结为露,晨露玲珑剔透,呈现出阳光温润的光泽。松也呈现出它倔强的迷人的孤傲身姿。
每一个白天,白云总是悠闲的漂浮于湛蓝的天空,松依旧挺拔的站着,从不改变身姿的站着。阳光下松呈现着古典的美,不妖艳,不扭捏。
每一个夜晚,松感受着风的抚摸,散发的却是月的光辉。享受着夜的寂静,松的梦尽情盛开在繁星点点的夜空里,美丽而凄凉,掩饰不住淡淡的忧伤。
(篇二)
晚秋的夜色,无不流淌着清爽与幽静之美。然而,每一个幽静的夜色,各有各的况味。
好久,不曾开怀畅饮了,也许是岁月淡化了酶的分泌,也许是久不逢己。寒露刚过,冷空气借着节气悄然而来,人们不约而同的添加了衣物。傍晚,雾霾厚重到了极致,只有十几米的能见度,压抑的让人透不过气。依旧沿着开元路,漫不经心的前行,过了斑马线,稍稍停歇,远近已是一片灯火阑珊了。
一个人,落座于曾经光顾过的小店雅士居。小店依旧温馨,还是那一张张堆积着暖色的笑脸,还是播放着那一曲有些忧伤的五月的缘分。顷刻,被一种故地重温的暖所包围。一人,一茶,一酒,一念,对晚秋,对夜色的回味与憧憬的心绪,悄然间已经放飞。
自斟自饮,是最容易感伤和怀旧的。夜色尚浅,已近有些微醉。
那不是子隽老兄吗?抬首间,四五个挚友已经来到身边。他们都是十年前曾一起搞新闻报道的笔杆子。转入大包房,暖意融融。一别十年,十年弹指一挥间,曾经的青涩,棱角,让岁月悄然吞噬。十年后的晚秋,十年后晚秋的夜色,彼此收获了一份淡定,一份从容。相互的寒暄,曾经的回味,岁月的感念,全融入开怀畅饮之中。
走出雅士居这座小店,不知秋风何时起,厚重的雾霾已经远去。孤月悬空,街道从没有这样的空旷,行人稀少,不禁有些清冷,拉拉衣领,朝着家的方向,漫步于那一条熟悉的小径。
刚刚上了三楼,听到有人在唤我的名字。那是一位老兄看我喝高放心不下,紧随身后送我回家。我怀揣一份感动,搀扶着他穿越楼群,望着他漫步于回家的幽巷。
夜色已深,建设大街东延拐弯处,依然灯火通明,几人一边小声喧哗,一边打摞家什旧物,趁着黎明道路的舒畅,要搬到临时的过渡房,从此,告别了挡风避雨的家。
一九九四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