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8下5第25课-1诗词曲五首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七律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巴山楚水一片荒远凄凉,二十三年来,我被朝廷抛弃在那里。 悲情色彩的词 渲染痛苦经历 颔联: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回到故乡,故友都已逝去,只能吟着向秀闻笛时写的《思旧赋》来怀念他们。而自己也成了神话中那个烂掉了斧头的人,已无人相识,真令人恍如隔世啊。 运用两个典故 抒悼友感时情 对受害的老友王叔文等的深沉的悼念 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颈联: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想一想: 1、阅读这句诗,你的眼前出现一幅怎样的画面?请发挥想象用流畅的语言描绘出来 2、诗人这样写,为了向友人表达怎样的想法? 3、因为这两句诗形象生动,至今仍常常被人引用,并赋予它以新的意义,你认为,诗歌中蕴含着什么哲理? 画面: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 理解: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他从白诗中翻出这二句,反而劝慰好友白居易不必为自己的寂寞、蹉跎而忧伤,对世事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虽然长贬归来恍如隔世,对自己来说确已如同“沉舟”、“病树”一般,但积极乐观者看到的乃是千帆竞发的壮阔,万木峥嵘的无限春光。 哲理:这两句诗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的发展,蕴含深刻哲理: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 蕴含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的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诗人形象:意志不衰,坚忍不拔, 乐观旷达。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长期被贬 无限辛酸 愤懑不平 借典抒情 悲痛怅惘 借物喻意 慷慨激昂 自勉共勉 长志酬答 坚定乐观 言简意深 感情真挚 沉郁豪放 小结: 这首诗叙事抒情,起伏顿挫,感慨沉痛而又不失豪放,是一首境界较高,含蕴丰富的和答诗。 酬乐天扬州处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作业 背诵默写这两首诗歌。 任选其中之一写一篇300字左右的读后感。 把有关宋词的文学常识制成卡片。 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第五单元 第25课 诗词曲五首 (第一课时) 《水调歌头》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学习目标: 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诗人情感 理清诗人情绪变化线索,结合背景抓住重点词分析变化原因 体会诗歌乐观旷达的人生观和崇高的民族气节 猜读作者: 他,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才华横溢,散文、诗、词、书、画等都有很高成就。 他的词一洗柔弱宛转之风,扩大了词的题材,新人耳目,又不拘格律的束缚,在词的发展史上创立了豪放一派。 他,在仕途上却几经浮沉,不能得志,多次被贬。然而此人生性豁达、乐观,不论处于何种逆境总能以积极的态度勉励自己。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 人,宋代杰出的文学家。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文体常识: 词来源于民间,原是配乐的歌词。后乐谱失传,学者依椐前人的词制成图谱,词人按图谱填词。 词又名诗余、乐府、长短句,是诗歌的一种,也是格律诗。 形式上具有律诗的一些特点,只是句子一般长短不齐。 填词依据的乐谱叫词调。每种词调都有特定的名称叫“词牌”。 词的段落叫做阕,也叫做片。 一、给标出的字注音: 宫阙( ) 琼楼( ) 绮户( ) 婵娟( )不胜寒( )丙辰( ) què qióng qǐ chán juān shēng bǐng chén 二、解释下列词语: 把: 朱阁: 不胜寒: 绮户: 无眠: 何似: 婵娟: 持 朱红的楼阁 禁不住 雕花的窗户 难以成眠的人,这里指作者。 哪里象是 月宫里的嫦娥,这里指明月。 写作背景 本篇写于宋神宗熙宁九年,这时苏轼被贬密州(今湖北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Hisense海信中央空调 Hi-Multi M 系列HVR-560W SM2FZBpa,HVR-615W SM2FZBpa,HVR-680W SM2FZBpa,HVR-400W SM2FZBpa,H.pdf
- 转移性结直肠癌中医诊疗指南_张彤.pdf VIP
- 污水处理设施运维服务投标方案(技术标).doc
- 企业应急管理培训.pptx VIP
- 物流工程专业职称考试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急性肺栓塞诊断和治疗指南2025.pdf
- 迅达电梯3300|3600故障代码.doc
- 2025广西公需科目培训考试答案(90分)——“一区两地一园一通道”建设;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1).pdf VIP
- 预报员竞赛-雷暴与强对流临近预报-黄金考点6.docx VIP
- 砌筑工培训完整版.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