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月调考质量分析会
传承 守正 导向 ——武汉市高三 十一月调考 语文学科质量分析 武汉市东湖中学 杨军 一 试卷分析评价 11月调考语文试卷呈现以下特点: (一)严守考纲 守正求新 试卷在总体结构、题型题量、赋分权重,考查内容,能级分布等方面与2013年高考卷基本一致。但也有所创新,如第14题1小题的填空,第18题“全知视角”的出现,一定程度上也体现了命题者的深意。 (二)关注基础 凸显文本 试卷注重基础考查,同时还强化了试题与教材的联系,积极引导备考复习遵循教学规律,理性回归学科本体。 首先是直接从课本选材设题,如第1、2题选用词语全部来自课本,名句名篇默写和文学常识题,也都是依据考纲,本于教材。其次注重名著阅读,第5题、第21题都关涉其间,命题指向鲜明。 (三)突出能力 强化课改 新课改带来新契机,11月调考卷力求突出能力立意,深化课改理念。语言运用题取材新颖,情境鲜活,设题巧妙。新闻点评题,关注当代社会文化生活,贴近考生的学习实际和生活实际,彰显了重视应用的课改理念,有利于提升考生的文化意识和思辨能力。阅读题注重人文性和审美性的融合,意蕴深厚,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探究能力。 二 考试质量分析 (一)数据分析: 根据抽样调查,得出下列数据 (二)具体分析: 1、语文基础知识:整体平和 难度略有 试卷前两题是字音字形题,考查的都是平时应该积累的常用字、词,如第1题中的“粘(zhān)贴”“剽(piāo)悍”“市侩(kuài)”等,A项中“龌龊(cuò)”,考查翘舌音对武汉考生有一定的难度。第2题的A项“斐声”明显应该是“蜚声”,B项的“孤伶伶”,C项的“候门似海”也比较容易辨别。 试卷第3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所考词语意思相近,有一定难度,学生要颇费思量后才能选出正确答案。 试卷第4题是语病题。高考语病常考的有六种语病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这道题学生基本能通过语感或借助学生的语法知识辨析出来。A项属于搭配不当,B项属于成分残缺,C项属于句式杂糅。 试卷第5题是文学常识题,因C项含有文言翻译,D项带有一定审题障碍(小说《呐喊》)而难度加强。 如果此题中有一项来考查外国文学作品命题会更加贴近高考指向。 2、实用文:平易朴实 难度中等 论述类文本选用《古代劝农制度的分析》一文,内容平实,没有艰涩之处,学生只要比照原文和选项的区别,并加以辨析,不难选出答案。 第6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根据第4段可判断C项属张冠李戴。 第7题D项根据最后一段来分析,第8题C项比照原文缺少“多”字,导致此项表意绝对化。 3、文言文:遵循传统 难度适易 文言文阅读选择的是人物传记,考查重点仍是文言实词,筛选信息,文意理解,翻译文中的句子,断句,这与2013年湖北高考语文卷极度吻合。 文言翻译第3小题“全”字理解有偏差的较多,第1小题中“宫声”这个非得分点理解也失误较多,应理解为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而非“宫庭之声”。 4、诗词鉴赏:推陈出新 得分不易 赏析唐诗《登兖州城楼》一题,第1小题有新意,但用语还可再精准些,可这样表述:此诗首联点出登楼,颔联写远景用“诗中 ”一词引起,颈联写近景在诗中以“ ”一词作结,前后呼应,结构严谨。这样可以避免歧义,降低难度。 这次诗歌命题应该传递的是这种理念:只有读懂,才能鉴赏,读懂是前提,鉴赏是升华。这种考查更朴实实用,或许更符合诗歌阅读的规律。 5、现代文阅读:注重人文 别有深意 散文阅读第18题中出现“全知视角”概念,该概念出自选修文本《外国小说欣赏》,叙述学理论认为,视角可以分为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全知视角即叙述者处于全知全能的地位,作品中的人物、故事、场景等无不处于其主宰之下,调度之中,这种叙述形式常在小说创作中使用。在散文阅读中出现这一概念,揣度这里应寄予着命题者希望在备考中多关注选修教材的深意。 探究题少了些许“个性化探究”,更要求学生紧扣文本,从文本出发探究。这才是语文意义上的探究。这道题为我们的教学提出建议:只有带领学生潜游到语言文字海洋的深处,才能实现语文教学的自由呼吸。 6、语言文字运用题:紧跟热点 重温名著 第20题为新闻点评题,属争议型新闻点评。 (1)要求“观点明确”,答题应该直接清楚地表明观点,不暗示,不含蓄。“语言表达简明得体”,表达不能拖沓不着边际,要有评论味道。 (2)新闻点评不能偏离材料中心,内容大而不当,如“这种做法让我们为自己的民族感到骄傲”。 第21题,考查名著阅读中5篇加星号的篇目(《呐喊》《雷雨》、《论语》《红楼梦》《哈姆雷特》,第5小题文学常识也涉及到《阿Q正传》,本市9月调考也涉及到《药》一文。 由于前后命题的重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仪器分析—分光光度计》学科知识考试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年产770吨精细化学品改扩建项目(达得利公司)环境影响报告.pdf
- JCT 899-2016 混凝土路缘石.docx VIP
- JB T 3695-2008 电动葫芦桥式起重机 标准.pdf VIP
- 桥梁桩基施工专项方案(新编制) .pdf VIP
- 马拉松赛事赛事组织管理与赛事赛事经济效益评价报告.docx
- (GBT7588 1—2020)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pdf VIP
- 电子焊接培训课件.ppt
-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党课PPT(优质ppt).pptx VIP
- 管幕顶进施工方法及装置.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