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抚顺市2017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
抚顺市2017年高三语文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考试时间:____分钟题型简答题填空题单选题书面表达总分得分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____分,共____分。) 在中国美学史上,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经历了由集体主体到理性主体,然后由理性主体再到感性主体的迁移过程。先秦两汉时期,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中,审美的主要艺术情感本体是向集体主体倾斜的,作为集体情感的“志”是艺术表达的重心,比如出现比较早的《尚书?尧典》当中,最早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另外,《庄子?天下篇》谈到“诗以道志”;《孟子》当中提出“以意逆志,是为得之”等等。一直到写成于东汉时期的《毛诗序》,在总结文艺的本质特征时仍然说“诗者志之所之也”。而“缘情”说取代“言志”说,这是中国美学在魏晋时代出现的重大转折。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集体主体开始向理性主体迁移,然后由理性主体再向感性主体迁移。从诗歌创作实践来看,建安诗人学习汉乐府民歌,树立了“建安风骨”这一美学规范,他们的作品中关注社会动乱、民生疾苦,政治理想高扬,但是也开始显示出强烈的个性以及对人生的思考,虽然有“诗言志”的成分,但是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集体主体开始向理性主体迁移。在汉末这个空前黑暗混乱的时代,有很多敏感的文人已经开始对家国意识失去了兴趣,而把关注的目光转向了人自身。从诗歌发展史上来看,汉末出现了完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重视个体生命意识的诗歌作品,比较典型的如《古诗十九首》,这些作品或写游子思妇的离愁别绪,或抒发文人士子的伤时失意,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由理性主体再向感性主体迁移。在诗歌理论方面,西晋时期陆机的《文赋》提出“诗缘情而绮靡”的口号,表现了中国艺术精神的真正自觉。南朝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一方面认为先秦时“诗主言志”,另一方面又专设《情采》一篇,“情”指称文艺作品内容,又在第三十一篇《物色》中以“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来描述艺术的审美创造过程,明显表现出以“情”代“志”的倾向。钟嵘《诗品序》中提倡诗歌应有感而发,倾向于物我统一,强调主客观结合。《诗品序》开篇说:“若乃春风春鸟,秋月秋蝉,夏云暑雨,冬月祁寒,斯四候之感诸诗者也。”另外,钟嵘还提出了社会生活对于作者的冲击也是诗歌产生的重要原因。钟嵘认为诗歌更应侧重描述社会人生的种种情态,因此只有人类社会惊心动魄的历史演进、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际、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才能够引发他足够的兴趣和激情。可以说《诗品》中个体独立地位的确立,对诗歌情感独立地位的确立和诗歌本体地位的确立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从此,诗歌开始摆脱经学附庸的地位,开始从群体的工具、政教的工具变成了个体生命意识的一部分,开始自觉地把情感表现放到重要的位置,从情感的体验和抒发中去追求美、展示美。也就是说,诗歌开始回归到人自身,回归到个人的心灵和情感。抒情不仅成为诗人们在创作中的自觉追求,也同时成为诗论家们在理论上的自觉认识。钟嵘在理论上完成了诗歌情感主体以“情”代“志”的迁移。(摘编自张艳存《论中国古典诗歌艺术情感本体的迁移》,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中国审美艺术情感本体的变化是伴随着审美境界由偏于外在之物发展到心物和谐,然后再发展到偏于个体情感的变化而变化的。B. 先秦两汉时期,在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当中,审美的艺术情感本体倾向于集体主体。C. 而“缘情”说取代“言志”说,审美艺术情感本体完成了由集体主体向理性主体然后再向感性主体的迁移。D. 南朝刘勰所作的《文心雕龙》通过《情采》与《物色》明显表现出以“情”代“志”的倾向。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A. 把“志”视为诗歌艺术的情感本体,在先秦两汉时期是诗人的主导美学思想。B. 魏晋时期,诗人们开始关注人自身生命的价值、生存的意义,人的个体生命意识开始觉醒。C. 汉末出现了完全表达诗人个人情感、重视个体生命意识的诗歌作品,源于社会空前黑暗混乱。D. 钟嵘在强调诗歌需有感而发时,既指出诗歌创作与自然之关系,更重视其与社会生活、诗人遭际的关系。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 由《尚书?尧典》我们可以了解到,“诗言志”的思想基本在当时已经被普遍接受了。B. 自然界的万物在人的心底投下情感的影子,达到主观情感和客观事物的融合,从而激发诗人的创作灵感。C. 与陆机、刘勰单纯从“诗缘情”及“情以物迁”谈艺术情感相比,钟嵘的理论更增加了社会生活的气息。D. 人类社会一旦发生惊心动魄的历史演进、跌宕起伏的人生遭际、缠绵悱恻的情感纠葛,便能够引发钟嵘足够的兴趣和激情。社会学及人类学大师——费孝通1910年11月2日费孝通出生于江苏省吴江县松林镇。由于受到曾留学日本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磁场单元检测(A).docx
- 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2017-2018上学期物理期末复习综合卷(二).docx
- 常熟市2015一2016学年第一学期初二生物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doc
- 广东省河源市中英文实验学校2016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模拟考试 理综试题(word版).doc
- 广东省车田中学2010—2011学年上学期高二期末考历史学业水平测试题(理科).doc
- 幼儿教师诗歌朗诵二.ppt
- 广州荔湾初中补习班新王牌2011年从化初三化学综合测试试卷.doc
- 广州荔湾初中补习班新王牌一元二次方程与韦达定理.doc
- 广州荔湾寒假补习班新王牌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模拟试题.docx
- 广东省深圳市2017届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调研考试理综物理试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