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

谈谈侗族大歌的发展状况   摘 要: 侗族大歌起源于侗族的本土文化,发端于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侗族大歌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侗族地区文化生态的影响得到不断完善,于是获得海内外各界人士的欢迎。2009年9月30日,侗族大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了让侗族大歌发扬光大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蓝图而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因此,就侗族大歌的起源、发展和受其他因素的影响等进行祥述细论。   关键词:大歌 起源 历程 影响 挖掘 保护 传承 发展   中图分类号:J6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07-0296-02   一、侗族大歌起源于侗族的本土文化   1.本土文化促使侗族大歌的萌生   侗族的村寨祖祖辈辈都依山傍水而建。因此,侗族村寨的就形成如同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在这美丽的村寨中,常常有一些鸟儿蝉儿在树上欢快的啼叫,它们那婉转动听的叫声,时而高,时而低,时而长,时而短,时而一和百唱,时而百唱一和。这里的人们听到这些小生灵的美妙叫声和潺潺的流水声以及风吹林涛习习呼呼声,抑制不住喜悦的心情也随着大自然这美妙的和声唱了起来。侗族大歌就从此萌生了。   2.本土文化促使侗族大歌的成熟   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文艺活动的不断丰富,外界的文艺娱乐活动虽然对侗族地区有了深厚的影响,但依然难以融入到侗族地区这文化贫瘠闭塞的村寨,因而侗族人民依然在耕作歇息之余,其乐融融地摹仿山野田园中的鸟啼蝉鸣等大自然的优美乐章,于是这些优美乐章逐渐形成勤劳智慧的侗族人民茶余饭后的文艺娱乐活动。正是长时间在这纯朴多彩的田园生活,侗族人民自然学会用生命的灵气和智慧结合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象去领悟,以自然无为为美,力求心灵与自然的融合、和谐,从而创造了优美的和声音乐――侗族大歌。从此,侗家人就有了“饭养身、歌养心”之说,并把歌视为民族瑰宝和精神食粮,用以陶冶心灵情操和抒发内心世界的爱恨苦乐。由此可见,侗族大歌起源于侗族的本土文化,这是侗族人民在特定的环境中,通过辛勤劳动和艺术实践创造,产生了侗族大歌这光荣而神圣的原生态合唱艺术成果。   二、侗族大歌的发展历程   侗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的一员。传说是古代越人的后裔,至今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其主要聚居在我国湘、黔、桂等省,现有人口300多万,主要从事农业和林业生产。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是全国5个侗族自治县中侗族人口最多的一个县。侗族不仅是淳朴善良和热情好客的民族,而且是极富创造性的民族。有民谚说:“侗人文化三样宝:鼓楼、风雨桥和侗族大歌。”其中的侗族大歌是无形的神手,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能给不同人群带来无穷的快乐,展现了无穷的魅力。就因为这样,侗族大歌能堂而皇之地走出大山、冲出国门、奔向世界,2009年9月30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光是300多万侗族儿女的骄傲,而且是?|万中华儿女的骄傲。侗族大歌的产生、发展、并获得美誉,这都与千百年来侗族儿女祖祖辈辈共同努力和辛勤灌溉的结果分不开的。诚如侗人祖辈广泛流传的一句话:“汉人有字传书本,侗人无字传歌声;祖辈传唱到父辈,父辈传唱到儿孙。”这是侗歌流传和发展的真实写照。侗族大歌就是凭着这样痴爱与记忆一代一代往下传,并不断丰富其内涵、美化其形式,终于以骄人的身姿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成为侗族文化历史长河中的一颗璀璨明珠。下面举例说明一下侗族大歌的发展沿革、社会反响和盛誉创举:   1.侗族大歌的发展沿革   侗族大歌历史久远、经久不衰、长流不息,它的形成已经有千年的历史。早在宋代已经发展到了比较成熟的阶段,宋代著名诗人陆游在其《老学庵笔记》中就记载了“仡伶”集体做客唱歌的情况:至一二百人为曹,手相握而歌。至明代,邝露在其所著《赤雅》一书中更加明确地记载了“侗人善音乐,弹胡琴,吹六管,长歌闭目,顿首摇足”的情景。可见,侗族大歌在明代就已在侗族部分地区盛行了。这是数百年前侗族大歌演唱的重要文献。   2.侗族大歌的社会反响   1959年10月,侗族民间合唱团组织强大阵容晋京演出,为广大观众带去有声有色、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引起强烈的反响,由此打破了侗族大歌长期与外界隔绝的堡垒;应2010年维也纳春季世界音乐会的邀请,侗族民间合唱团身着节日盛装,英姿勃勃、气势昂扬,以无限风光和自豪站在维也纳金色大厅的舞台上。此时,天籁之音般的侗族大歌如清泉潺潺流淌、山鸟婉转啁啾,伴随着纳金色大厅舞台那五彩缤纷的灯光和台下时而平静可听落针声,时而鼓掌、呐喊胜雷鸣的欢呼声,在空中久久回荡。   3.侗族大歌的盛誉创举   三江县梅林乡是我县侗族大歌较为活跃的乡镇之一,他们凭着勤学苦练,代代相传,终于让侗族大歌不负众望先被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民间艺

文档评论(0)

5201314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652010010000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