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谈谈先生一词的用法及翻译理由探微
谈谈“先生”一词的用法及翻译理由探微 [摘 要] “先生”一词由来已久。《韩诗外传》:“古谓知道者为先生,犹言先醒也。不闻道术之人,则冥于提失,眊眊乎其犹醉也。故世人有先生者,有后生者,有不生者。” 在现代,“先生”一词的用法在言语交际中,尤其考虑习惯、修辞等。谨提三点以供讨论:1)今人称谓古人时不用“姓名+先生”的格式。 2)在现代汉语中,可以将“先生”一词专称男士,不提倡用其称呼知识女性;3)在汉英翻译过程中,“先生”一词在两种语言中的含义并不是一一对等的。
[关键词] “先生”;言语交际;语法;修辞
上大学时,父亲曾告诉我:见到上年纪的老师一定要尊称先生,这样即使他没教过你也不认识你,也会对你有个不错的印象。直至研究生阶段,跟随导师学习言语交际课程时,理由出现了,当我称呼导师“先生”时,导师似乎并不待见这个尊称。于是,试着在课后查找并积累有关“先生”一词的出处与用法,追本溯源:第一个用“先生”称呼老师的,始见于《曲礼》:“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注:“先生,老人教学者。”今称老师为“先生”,本此。
在河南省图书馆,偶阅《中华读书报》(2010 年10 月20 日)张红扬的文章《〈勺园祓禊图〉去国还乡记略》,有这样一句话:“2010年9月13日,清代政治家翁同龢先生的第五代孙、92岁高龄的翁万戈先生,不远万里自美国飞赴北京。乍一看,“翁同龢先生”之类的表达似乎成立,不过这类表达方式却涉及到了“先生”一词在现代语言中的使用。就“先生”一词的用法和翻译谈一点儿看法。
一
现代汉语中,“姓名+先生”这一称谓格式多用于现代人,较少用于古人。譬如,习惯称鲁迅先生、王力先生、沈家煊先生、黄伯荣先生等,但没有人称呼“李鸿章先生”、“翁同龢先生”,还有一些怪异的用法,如:“罗贯中先生”、“许慎先生”、“屈原先生”。诸如此类感觉怪异:是因为搭配怪异。“先生”是一种尊敬的称呼,按照中国传统习惯,礼貌地、尊敬地称呼同时代的人或距离稍远的前辈,多在“先生”之前用“字”、“号”、“郡望”等。例如:清军将领岳钟琪,字东美,号容斋,李卫致信岳钟琪时称“东美先生阁下”[1];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人称孔明先生或卧龙先生;韩愈,因其为昌黎郡望,故称韩昌黎,后世称为昌黎先生;陶渊明,号五柳先生。然而,当代读者并不熟知古人的字、号、郡望等,为简洁方便,称呼离稍远的前辈或古代先贤可以直称其名,不必再在姓名后加称“先生”,因为“姓名+先生”的表达方式一般不共现。因此,《王国维遗书》又称《海宁王静安先生遗书》,前者直称其名,后者用尊称“表字+先生”的形式,两种称呼都合适。同理:“李鸿章先生”这样的搭配如果改成“少荃(李鸿章的号)先生”是可以的;称呼“太炎先生”是合适的,章炳麟号太炎,如鲁迅先生有杂文名为《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由此看,作家余秋雨口称“顾炎武先生、黄宗羲先生、王夫之先生”,均不妥,最好称呼亭林先生、梨洲先生、船山先生。例如,钱穆《中国文化史导论》称顾炎武为“顾亭林先生”和“亭林先生”[2]。当然,如果古人只有姓名流传,有时也偶有“姓名+先生”的用法,如《史记·刺客列传》有“燕之处士田光先生”的用法。
以上所说是传统习惯,适用于称呼离相对稍远的前人;现代,人们大多没有了字,号,直呼其名了,传统的礼貌原则用在现代人身上已经不大合拍, 开始让位于简洁明晰原则了。例如:语言学家王力,字了一,比较尊敬的称呼是“王了一先生”。1943 年,王力先生的《中国现代语法》出版,朱自清的序言便称王力为“王了一先生”[3],其他如张汉卿先生(张学良)、杨遇夫先生(杨树达)等,均称“字+先生”;今天,称呼“王力先生”、“启功先生”等,大多是因为习惯,也是为了能达到更明晰的交际效果,因为姓名可能是最为大家所熟知的,而有些人的字、号可能只有十分熟悉的人才知道。梁启超著《清代学者整理旧学之总成绩》,多用字或号来称呼清人,如焦里堂(循)、卢抱经(文弨),多少给现代读者带来一定的麻烦。
二
古汉语中男人可称“先生”,女人亦可称“先生”。,有些人仍沿用“先生”的古汉语语义,习惯称一些上了年纪且有知识的女性为“先生”,但最好还是将“先生”用为男士的专称为好。就汉语的传统习惯而言,在指称的时候,人们似乎不大在乎指称对象的性别差异。例如,在古汉语中,“他”兼指男女,兄、弟亦可兼指男女,必要时用“女兄”、“女弟”指称女性,同样,儿、孙亦可兼指男女,用女儿、女孙特指女性。用“先生”称呼女性是古汉语习惯的延续。可语言的发展,男女的区别逐渐细致起来。近现代,同西方语言的交流,现代汉语中另造“她”来专指女性,用“他”专指男性。在港台地区还造出一个“妳”字,表示第二人称为女性,与”你”相对称,但“妳”在大陆地区还不被接受。因此,从语言发展和明晰的角度看,“先生”在现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