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1x28.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和谐社会1x28

* *  第五专题 构建社会 主义和谐社会(一)  王 贵 岭    2005年2月19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中央党校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专题研讨班。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内涵 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立论依据 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处理 好的几个关系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发展过程   二,“和谐”思想的中外历史渊源   三,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基本特征    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构建思路   五,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在理论上的重大创新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提出发展过程   1, 十六大的首次提出   一是六个“更加”,即“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二是在论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时指出,我们要努力建立起“各尽所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的社会关系。   2,十六届三中全会的进一步阐发    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即“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和人的全面发展”。要求实现“五个统筹”,贯穿其中的重要思想,就是努力实现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在此前后,在对外关系中我们突出强调“和而不同”,阐述中国“和平崛起”的思想,则是这一思想从处理国际事务、创造良好国际环境的侧重阐述和体现。 3,十六届四中全会的明确提出 《决定》指出,“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将其正式列为中国共产党全面提高执政能力的五大能力之一,即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 《决定》还强调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即“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 4,在中央党校特殊研讨班上的全面阐发  胡锦涛同志在2005年2月19日中央党校特殊研讨班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他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立论依据、历史地位和重大意义。    回顾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从十六大报告首次提出“和谐”的概念,到科学发展观中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再到十六届四    中全会和特殊研讨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崭新完整概念及对和谐社会的全面阐发,这其中贯穿始终的一条基本红线,就是它体现了我们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过程中,迎接新挑战、解决新问题的不懈探索精神,也反映了我们党结合实践发展,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二,“和谐”思想的中外历史渊源   和谐是人类所向往的一种美好的人际状态。和谐社会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社会状态。我们今天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解决现实社会矛盾、完成肩负历史使命的需要,也是历史脉络的延续发展。   1,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八年之中,九合诸侯,如乐之和,无所不谐” 。 --《左传·襄》 “天人合一” ——揭示“和谐”机理;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揭示“和谐”的一种本质。 “文景之治”、“贞观之治”等历代盛世——出现过传统的“和谐社会”的实践。 历史给我们留下许多思想财富。 这些思想财富中值得我们重视和借鉴的见解主要有三点: 第一,是把“和谐”作为一种社会文明的要求。“和”的表义。 第二,是把“和谐”作为处理矛盾的一种方法。 《广韵》的注解流传较广,它把“和”解释为:“顺也,谐也,不坚 不柔也。” 《谥法》也说,“不刚不柔曰 和”。这样解释的“和”具有方法论的含义。 对于世界万事万物的多样性和矛盾,应该怎样对待和解决?从来就有两种方法:对抗、斗争乃至发动战争是矛盾的一种处理方式;和缓、和解,也是一种处理矛盾的方法。中国古代长期以来占主导地位的是“和为贵”、“求同存异”的观念和方法。其实,在处理矛盾时一概排斥斗争是不现实的,甚至是错误的。但是,在矛盾中求得和顺或和谐,并作为处理矛盾的一种方法,在处理不同矛盾时运用,是有一定道理和可取的。 第三,认为“和谐”是在矛盾运动的过程中动态地实现的。 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和谐”不仅是一种伦理要求和处理矛盾的方法,而且也是一种世界观或宇宙图景。阴阳学说中,不仅把“阴”与“阳”看做是世界的终极矛盾,而且认为“阴”与“阳”只有达到和

文档评论(0)

ligennv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