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均田制的兴与衰
均田制的兴衰 09资源0班 陈泽芳 2009340037 内容提要 均田制的含义 均田制:中国北魏至唐中叶的一种土地制度。作为中国封建政府的重要土地制度之一的均田制,该制度对农民实行计口授田,对皇室、贵族、勋臣和官吏按等级分配土地和奴婢。北魏初年,在宗主督护制下,官府对辖区内的户籍、田数都无从掌握,徭役、赋税也无从征调。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下均田令,实行均田制,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到唐建中元年(780年)始废弛。前后约300年。 均田制并非唐代首创,而是始于北魏。均田制的产生,是晋以后最重要的土地制度变革,也可以说是自秦废井田制以后最重要的一次土地制度变革。 均田制产生的客观条件 第一,长期的战争,造成了“苍生珍灭,百不遗一。河洛丘墟,幽夏萧条,井埋木刊,降陌夷灭”。大多数农民因战争而伤亡或被迫迁徙逃亡,留下了大片无主的荒地。同时,很多农民离乡背井后,流落于城市中,变成了不事生产的游民。 第二,许多巨室世族没有南迁,留在被战争摧残了的北方,靠了族人的力量结合成民间自卫武装的封建堡坞。每一个巨室世族又成为一个生产单位,用武装保卫的方式继续从事经济剥削和防御外来的军事侵袭。许多农民为躲避战祸,除了依附于这些具有武装保护能力的世族堡坞以外,别无其他出路。于是在这些世族大地主的庇护下,大批农民聚居在一起,变成了巨室世族的荫附人口,每单位耕地上的人口密度极高。他们只向世族“宗主”贡献劳力和生产品,而不向政府纳税,使得政府税源枯竭。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北魏统治者为了缓和阶级矛盾,调整、恢复破坏了的生产资源配置,组织农业生产,不得不采取措施,来解决沉淀了1oo多年的土地问题。 于是,北魏大臣李安世吸取了历代运用井田、限田、占田等抑制土地兼并的经验,意识到土地国有在抑制土地兼并中的积极作用,于是上书孝文帝,提出了有名的《均田疏》。太和九年(485年),孝文帝接受了李安世的建议,下诏实行均田法。 唐朝均田制产生的思路 隋末,地主阶级在残酷镇压农民起义的过程中,严重地破坏了社会经济。唐朝建立后,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便是如何使流亡无地的农民再回到土地上进行生产和通过什么办法对他们征收赋税。不解决这个问题,国家统治就不会稳定,国家财政就缺乏保障。为此,唐朝统治者沿用并改进了北魏以来实行的均田制。 唐朝均田制的内容 其一,对百姓授田的规定。 十八岁以上的中男和丁男,每人授口分田八十亩,永业田二十亩。老男、残疾授口分田四十亩,寡妻妾授口分田三十亩;这些人如果为户主,每人授永业田二十亩,口分田三十亩。杂户授田如百姓。工商业者、官户授田减百姓之半。道士、和尚给田三十亩,尼姑、女冠给田二十亩。此外,一般妇女、奴婢都不授田。? 其二,对贵族官僚授田的规定。 有爵位的贵族从亲王到公侯伯子男,受永业田一百顷递降至五顷。职事官从一品到八、九品,受永业田六十顷递降至二顷。散官五品以上受永业田同职事官。勋官从上柱国到云骑、武骑尉,受永业田三十顷递降至六十亩。 此外,各级官僚和官府,还分别领有多少不等的职分田和公廨(xie? )田,职分田的地租作为官僚俸禄的补充,公廨田的地租作官署的费用。这两种土地的所有权归国家。 其三,对土地买卖的规定。 贵族官僚的永业田和赐田,可以自由出卖。百姓迁移和无力丧葬的,准许出卖永业田。迁往人少地多的宽乡和卖充住宅、邸(dǐ )店的,并准许卖口分田。买地的数量不得超过本人应占的法定数额。 均田制的实质 均田制的实行,是中国历史上一种重要的抑制土地兼并方案。均田制的基础是将战后大量的无主土地掌握在国家手中。北魏政府把长期战乱后遗留下来的无主荒地,产权不确定或发生争讼的农地,以及部分有主但无力耕种的私有土地收归国有,化为公地,然后计口分配给有劳动能力的人去耕种。 均田法的基本精神是要做到耕地与人口的合理配置,使人口与耕地相适应,即李安世说的“力业相称”。 其根本目的是限制兼并,缓和日益紧张的阶级矛盾,使“雄擅之家,不独膏胶之美;卑陋之夫,亦有顷亩之分”。均田制的真正目的,是保证地主阶级占有土地的前提下,以均田为根据向农民征收赋税,保证封建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徭役。 唐代均田制的瓦解 首先,人口增殖太快,土地不敷分配。唐初实施均田制时,正值战乱之后,人口锐减,荒闲土地较多,故有条件实行计口授田的均田法。但是,随着唐代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安定,人口迅速增加,荒闲土地逐渐减少,无法再按照均田法令中的要求来计口授田。 其次,均田制遭破坏的技术方面的原因是土地的被零星分割。均田制实行的300余年间,由于不断地授田还田,土地被人为地分割成零星小块,每家分得的土地分散在多处,耕作者终日奔走于距离颇远的田块与田块之间,造成人力的重大浪费。 再次,均田制破坏的主要原因是私有土地的扩大。 均田制是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1自然资源总量丰富人均不足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2土地资源课件1 8c.ppt
-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32土地资源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上人教新课标41逐步完善的交通运输网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52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62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51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课件.ppt
- 地理八年级下人教新课标82以河流为生命线的地区--长江沿江地带课件.ppt
最近下载
- 山东职业学院档案管理.pdf VIP
-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时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DB11T 214-2016 居住区绿地设计规范.pdf VIP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本科《C语言程序设计》期末试题标准题库及答案(试卷号:1253).pdf VIP
- 天津专用2025届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规范练37生命中的基础有机化合物有机合成含解析.docx VIP
- 爆破工程技术人员取证培训初级D设计题真题参考答案.pdf VIP
- 利安隆(珠海)新材料有限公司年产5.15万吨高分子材料抗老化助剂混配、造粒项目环评报告表.pdf VIP
- 医生三基三严知识题库(附答案).docx VIP
- 2025年【N1叉车司机】考试及N1叉车司机考试题库(含答案).docx
- 未成年人防性侵安全教育.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