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田鼠害的防治方法.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农田鼠害的防治方法

第七章 农田鼠害得防治方法 农田鼠害防治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物保护方针。 综合防治,就是要把鼠害防治视为系统工程,要从农田生态系统的整体观点出发,综合考虑各种防治方法,达到较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目的。 防治农田鼠害的方法包括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和化学防治。 第一节 农业防治 定义 是指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利用各种耕作和栽培管理技术措施,有目的地改变害鼠生活条件和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害鼠的发生发展,而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发育从而达到防治害鼠目的的方法。 2. 作用 2.1直接杀灭害鼠(耕翻土地,适时排灌) 2.2恶化营养条件 2.5创造天敌繁衍的生态条件 农业防治措施 一、耕翻与平整土地 二、整修田埂、沟渠,清除田间杂草 三、合理布局农作物 四、及时收割,精收细打 五,合理利用草原防止草场退化 第二节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利用捕食性天敌动物、病原微生物及微生物毒素等进行灭鼠,又称为生物灭鼠。 一、天敌动物 凡是能捕食鼠类的动物都属于天敌动物。在自然界中的天敌动物主要是某些鸟类、兽类及蛇类等肉食动物。 (一)鸟类 鸟类中能捕鼠的主要是猫头鹰、鹰、隼,雕等猛禽。常见的种类有草鸮、长耳鸮、短耳鸮、雕鸮、鸢、苍鹰、红隼、猎阜、乌雕、白肩雕、短趾雕、白尾鹞等。 多种猛禽常以鼠为主要食物。Snyder(1976)研究了44种猛禽,其中各种鸮和鸢的食物中90%以上是小型哺乳类,绝大部分是鼠;金雕的食物中鼠也占50%以上。据张荫荪等(1985)于1981年9月至12月在河北唐山地区调查,对l3个种的45只迁徙性猛禽的胃和嗉囊进行解剖,鼠类占迁徒中总食物量的75%左右。一只猫头鹰一夜能捕两三只田鼠。因此,利用自然界猛禽灭鼠是生物防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为了招引鸮、鹰等来灭鼠,有些地方在田间空旷地方设置招鹰架,即用3-4m高的木杆,顶端再架上60cm长的横木,每公顷面积上设置3-5个,每架距l00-200m。 (二)兽类 捕食鼠类的兽类种类很多,主要是食肉目中的犬科、鼬科、灵猫科和猫科等科的动物,常见的如貉、豺、石貂、紫貂、蠓、貂熊、沙狐、赤狐、艾狐、黄鼬、艾虎、白鼬、黄腹鼬、香鼬、青鼬、伶鼬、鼬獾、花面狸、原猫、小灵猫、大灵猫、豹猫、刺猬等。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鼠的数量。 (三)蛇类 常见的捕鼠蛇类,毒蛇中的眼镜蛇、银环蛇、五步蛇、蝮蛇、竹叶青、烙铁头等,无毒蛇中的双斑锦蛇、玉锦蛇、玉斑锦蛇、紫灰锦蛇、黑眉锦蛇、滑鼠蛇、灰鼠蛇,乌梢蛇、蟒蛇等。蛇类是一支不可忽视的捕鼠力量。蛇类数量多,分布广,蛇身细长善于钻洞,可深入鼠洞进行捕鼠。据估计,一条蝮蛇每年能捕食鼠类数十只。在家养条件下,一条1kg多重的五步蛇,能一连吞食7只大老鼠。 在自然界,天敌动物和鼠类是食物链上的捕食关系,它们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在自然生态系统中能保持着相对的平衡。以鼠类为主食的天敌动物,其数量一般依赖于鼠类的数量。鼠类多,天敌动物随着增多。鼠类少,天敌动物也就少。如果鼠类被捕,鼠的数量减少,天敌动物捕食困难而被迫迁移或者死亡,随着鼠的数量又将多起来。因此,正确认识野生天敌动物在灭鼠中的作用很有必要。天敌动物的作用,只限于在局部地区降低鼠的密度,但降低的程度甚难预计,也不稳定,也不可能使鼠密度长期压抑在低水平上。当害鼠种群密度高时,天敌动物只是捕食掉种群中多余的个体,对控制种群密度所起的作用却很小。只有当种群密度很低时,天敌动物的作用才能显现出来。因此,凡是发生鼠害,都必须采取化学防治等综合措施,迅速而有效控制鼠害,降低鼠的密度,然后发挥天敌动物的作用。在农田鼠害综合防治工作中,天敌动物只能起辅助作用。所以人们耍大力保护、发展和积极利用天敌动物,在自然环境中,保持一定数量的天敌动物,使其经常地捕食一定量的害鼠,以使减轻鼠害程度或延缓害鼠的发生。 二、 病原微生物 利用病原微生物灭鼠,早在19世纪末就有一些国家开始研究。从以往的研究报道来看,具有灭鼠作用的病原微生物多数是细菌,少数为病毒和寄生虫。 1985年以来,我国利用C型肉毒梭菌(Clostuidium botulinum type C)产生的毒素,经除菌过滤处理,获得不带菌的外毒素,称为C型肉毒梭菌毒素。该毒素属高毒杀鼠剂,对人畜较安全。经大面积灭鼠试验,对高原鼠兔、棕色田鼠、黑线姬鼠、布氏田鼠、褐家鼠、小家鼠、大仓鼠、东北鼢鼠、棕背 等有较好的防治效果。C型肉毒梭菌毒素的研制成功,为我国生物灭鼠开辟了新的途径。 第三节 物理理防治 物理防治主要是来用捕鼠器械防治害鼠。绝大部分捕鼠器械是根据力学原理设计的,利用杠杆或平衡原

文档评论(0)

baoy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