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壹前言贰‘以意取’的批注特点-淡江大学
淡江人文社會學刊【第三十四期】
壹、前言
傅山(1607-1684),字青主,道號真山,自稱朱衣道人,山西太原人,明清之際思
想家、書法家、醫學家。相關事蹟見於戴廷拭《半可集‧石道人別傳》、全祖望《鮚埼
亭集‧陽曲傅先生傳略》、《清史稿‧傅山傳》等。今人有關傳記作品有方聞《傅青主先
生大傳年譜》(臺灣中華書局一九七○年出版)、郝樹侯《傅山傳》(山西人民出版社一
九八一年出版)、魏宗禹《傅山評傳》(南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九五年出版)等。傅山一生
剛直不阿、愛憎分明、行俠仗義。他的這種明是非、務求真性情的精神表現在他的書法
繪畫作品,甚至體現在他極富傳奇色彩的行醫實踐當中。然而,在為學上面,傅山卻又
對以「齊是非」、「無為」為標宗的老莊之學尤為偏好,屢自謂曰「吾師莊先生」、「吾漆
(1)其為人行事是非鮮明,而其為學卻好於齊是非之學,這似乎成為存在於他身
園家學」。
上的一個矛盾現象。至少,它們在表面上看顯得並不十分協調。傅山在面對老莊之學時,
是否將明辨是非的為人之精神一併帶入到了學習閱讀當中?如果帶入了,他是如何來理
解和處理有為與無為、求是非與齊是非的關係的?他又是怎樣看待有關是非問題的?這
是本文的主要研究所在。
貳、「以意取」的批註特點
傅山有關老莊研究作品以《老子解》、《莊子解》和《莊子翼批註》最為影響。《老
子解》和《莊子解》是一些注解殘片。《莊子翼批註》(下稱《批註》)內容較為完整,
以焦若侯《莊子翼》為底本。除了涉及對《莊子》內、外、雜各篇原文的批註外,也每
每就郭象、支遁、焦若侯等的注釋加以評論。批註方式有封批、篇首批、眉批、旁批、
尾批等。批文內容多樣,詳略不一。
《批註》開篇有兩段文字。一段是封面就《齊物論》做的總括性批語。說:莊子「『為
(2) (傅山,1991:1063)另一段是對焦若侯《讀莊子》
是』兩字屢用,亦不可無意看過」。
一文的批語。焦說,既往注莊人言多詭誕、「以意去取」。傅山批曰:「可惜去了。」(傅
山,1991:1063-1064)
「不可無意看過」和不應「以意去取」, 一個強調讀莊要留意重點,一個反對以己
意度莊意,這兩段話看上去並不屬同一類問題。然而,若在讀解「不可無意看過」的那
46
傅山批註《莊子》的特點及其是非觀念
些內容時過分著重於闡發讀者自家意,以至與之原文本意有所偏離,這時,所謂「不可
無意看過」恐怕就不再簡單是個「留意重點」的問題,而怕是要「用『意』看過」,有
了「以意去取」之嫌了。當然,傅山自己沒有明言說要「用『意』看過」,他的原話也
不是這個意思,甚至沒有執此主張的意思。但這不意味說,他於實際的閱讀批註中不去
這麼做。
傅山批註莊子時是否在用己之「意」,有否「以意去取」?我以為,《批註》之「有
意去取」的表現是十分明顯的。不妨就《齊物論》「為是」以及傅的有關批註做一簡單
的分析。
《齊物論》「為是」兩字共出現四次,分別出現於四個句子中:
一、物固有所然,物固有所可;無物不然,無物不可。故為是舉莛與楹、厲與西施、恢
恑憰怪,道通為一。
二、凡物無成與毀,複通為一。唯達者知通為一。為是不用而寓諸庸。
三、滑疑之耀,聖人之所圖也。為是不用而寓諸庸,此之謂以明。
(3) (陳鼓應,1983:61-62,67,74)
四、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為是而有畛也。
由這幾個句子知,其一,這裏幾次提到的「為是」不是同一個概念。按照通常的讀解,
前三個「為是」的「是」一字僅僅是代詞,「為是」則是因果連詞,今多譯其為「所以」、
(4)可見,「為是」在這三處其實並不具有獨立的具體含義,不是專有的概念,
「因此」。
唯第四處除外;其二,第四處「為是」的大致含義是「為了『是』」,對「是」的執求。
如明僧德清《莊子內篇注》解其為「執了一個『是』字」。其三,撇開「為是」的含義
暫且不論,在前三處的表達可以看出,莊子是不主張執求於「是」的。如其中第二、三
處所言「為是不用」就直接表明了這樣的態度傾向。認為,與其執於對「是」的追求,
則不如於日常觀照中來把握本真。而第一處所言「道通為一」旨在說明,從「道」的觀
點看,是與非在本質上是所謂「一」,是與非並沒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