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震后心理辅导总结精选 .doc

学校震后心理辅导总结精选 .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校震后心理辅导总结精选

学校震后心理辅导总结 雅安芦山地震,成都也有明显震感。地震过去了三天,成都秩序井然,各个社会组织正常运行。我们的学校也照常上课,作为教师我们一起学习震后心理干预,试着既帮助自己,又能帮助学生和身边亲人。 一、首先理解地震后的情绪及如何面对和处理。 地震后人们的情绪可能有:1、恐惧;2、哀伤;3、焦虑; 台湾经历过921大地震,对这方面有不少研究。郑石岩先生的《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写得不错,尽管说的是儿童,成人也适用。此文关于“恐惧”的处理讲得尤其好,特向大家推荐: 《教师如何辅导震灾后的儿童》郑石岩 儿童经过强烈地震或灾难之后,心灵上会留下恐惧,大人也不例外。正因如此,大人会在不经意中,表现出不安、沮丧和不当情绪,而强增孩子的创伤和惧怕。 学校一恢复上课,就要对孩子作心理辅导。当然,防震防灾的教育,灾后的安全与卫生,乃至赈灾救助的工作都需要作适当的教学,但心理辅导的工作则应把握时机,刻不容缓。可以从三个方面层层推进: 1、震后惧怕是什么 教师作这项辅导工作,必须对强震或意外灾害的恐惧有所了解。恐惧有两个来源,其一是灾害来袭时的强烈震撼与冲击,它直接威胁安全,伤及生命,身心同时受到创痛;致命的重创,恐惧的声音,就像要把人吞蚀一样。其二是周边的人在受灾时的恐惧,尖叫和呼喊,特别是平时被认为能保护全家安全的父母或家人,顿时变得惊恐、哀号和脆弱,给孩子的惧怕更甚,其安全感因而受到破坏。 人类遇到大灾难,无论大人或小孩,都会在这两个因素下,产生强烈的惧怕和惊恐,这是生命的自然现象,也是人承受的压力极限的表露。所以教师在作辅导时要认识: ★把恐惧视为身心自然的反应,要设法纾解而不是压抑。 ★在辅导时,要避免把自己的害怕和不安的想象,传输给孩子,而加深其惧怕的心理。 ★引导孩子表达恐惧和不安,对他同理的支持,进而引导孩子认清过度不安的不合理,让惧怕得到缓解。 ★教孩子面对现实,越能了解真实和科学,越不容易受制于非理性的惧怕。 ★关怀孩子,愿意聆听他们的忧虑、不安和困扰,并设法解释、厘清和安慰。 ★正确的行动会带来积极的想法,同时也引发好的情绪反应,把握这一点,辅导就会成功。 遵守这些原则之后,教师要能与孩子同理,站在孩子的立场聆听他的话,看他的遭遇和心情。支持他,爱护他,孩子就能从创伤的心结中走出来。 情绪缓解交谈活动的主要目的在引导孩子缓解惧怕的心结,它的要领是从发觉到宣泄;从讨论惧怕事件中认清那些值得担心,那些不是;并启发解决问题的思考,采取预防和安全措施,从而把惧怕转移到理性的积极行动上。 类似的过程,也可用在讨论「如何赈灾」、「如何帮助受灾家庭的儿童」。从引发酝酿气氛,到热心的讨论,找出方法和实践行动,能激发儿童青少年的爱心和生命的活力,让心理得到健康和良好的自我功能。 孩子从宣泄到认知,由认知到正确的行动,是他们在多挫折的现实环境中,最好心智成长的教育。 2、嘲笑自己的惧怕 其次,教师可以设计一个《一起来嘲笑自己的惧怕》;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受到强烈惧怕压力时,可以透过嘲笑自己的害怕来解开心结,例如「当时我怕得魂不守舍,差点把尿都急出来了!」然后哈哈大笑。教师要强调说明:自嘲是无伤大雅的事,而且有助于情绪纾解和压力的清除。但要特别指出: 不可互相嘲笑,只可以自我嘲笑。 维持不伤害自尊的气氛,让自己不合理的惧怕情绪宣泄。 教师可以带领先作惧怕的自我嘲笑,引发每一位同学参与。 教师结论时,要说明惧怕的非合理性和自我嘲笑的价值。 3、生命的关怀 其三是《生命的关怀》,当班上有同学或同学的亲人朋友罹难时,老师应将父母罹难的儿童列入个案辅导,并应设计一些团体活动,引导孩子产生水平思考,转移其哀思和伤痛。哀思和伤痛一旦陷入垂直思考,就会不断联想,作白日梦,孩子会更加孤立,受到消极情绪的困扰。如果能转移思考的事件,做点别的事,参与团体辅导、游戏等活动,则能转移原来困扰的思考线路,朝向具有积极意义的思路,这就称做水平思考。 二、在帮助别人之际,别忘了照顾您自己 各种灾难让学童面临压力。学校复学之后,学童心理复健的责任便直接落在教师的肩上。然而大多数的教师也是灾难的应激者、甚至受害者,承受着应激带来的身心压力,甚至伤痛,同时身兼受灾者与救难者的双重角色。 即便是自己未亲身经历灾害、失落亲友,但经由媒体的报导或亲友间的传述,也真确地感受到灾难的震撼。因此,在复学之后,这势必成为校园内每一位成员所必须立即面对的,若教师无法先平复自己情绪,将对学童造成相当负面的影响。 故在此我们列出救灾人员在面临如此灾难

文档评论(0)

wdjp1180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