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心跳骤停的原因 - 四川大学课程中心30
关于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仍然是复苏时的主要血管活性药物 1mg/3~5min 关于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和安慰剂比较能够延长存活--入院时间 如3次除颤后VT/VF仍然存在,应该在第四次除颤前的心律检查过程中给予300mg的胺碘酮。 如果胺碘酮无效,可用1mg/kg的利多卡因代替。 CPR过程中…… 高质量的胸外心脏按压 识别和处理一些可逆因素(4H,4T) 建立安全有效的气道(气管插管、LMA、联合导管、环甲膜切开等) 强调胸外心脏按压的连续性 潜在的可逆因素 4H: 缺氧 低血容量 低钾/高钾/低钙/酸中毒/其他代谢异常 低体温 4T: 张力性气胸 心包填塞 中毒 血栓栓塞(肺梗塞/冠脉血栓) 分析以上情况并做出处理 循环支持 途径:外周和中心静脉、骨内(静脉通道难以建立时成人小儿均可选用,骨髓样本可以进行静脉血气分析和电解质、血红蛋白等检测)、气管内; 药物:肾上腺素、抗心律失常药、镁、碳酸氢盐、阿托品、钙等等。 药物治疗 肾上腺素IV/IO :剂量 1mg/ 3-5 min 血管加压素IV/IO:剂量40 U可取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 胺碘酮 IV/IO:首剂 300 mg,第二剂 150 mg 阿托品:无脉性心电活动/心搏停止不用。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可用,无效用多巴胺、肾上腺素。 腺苷: 05指南仅用于窄QRS波折返型室上性心动过速,新指南建议在稳定的单形性宽QRS波心动过速首选腺苷,禁用于不规则宽QRS波心动过速,可造成 VF。 复苏后处理 自主循环恢复仅仅是完全恢复的第一步,如为院外病人,自主循环恢复后即该将其转入最近的有条件的医院进行复苏后处理阶段。 气道和呼吸 凡有脑功能损害的病人均应进行呼吸支持。气管插管呼吸机支持,监测ETCO2和血气分析,调整氧浓度以保证良好氧合。 CPR过程中,人工呼吸可能导致胃胀气甚至挤压膈肌影响呼吸,需留置胃管。 循环 复苏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是很常见的,可行持续有创动脉血压监测和无创心输出量监测; 保证足够的血容量,维持血压和脏器灌注; 左心衰--强心、利尿; 维持内环境稳定。 神经功能恢复 必要时给予镇静,用短效药物(如异丙酚等)有利于神经功能的评估; 复苏后癫痫常见,可用地西泮、苯妥英 、异丙酚和巴比妥类药物; 低温疗法,复苏后48小时通常有发热,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轻度低温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低温应该及早进行并持续12-24小时,32-34°C,复温宜缓慢,0.25-0.5°C/h,避免高温。 控制血糖 有证据表明高血糖不利于神经功能恢复,轻微的血糖控制(4.4-6.1)能够降低重症病人的住院死亡率。 复苏后应该定期监测血糖,并以胰岛素控制,但目前并没有研究证明复苏后血糖控制在什么范围合适。 危重病人的监护 无创监护 心电图 无创血压 SpO2 体温 EtCO2 有创监护 有创动脉压 中心静脉压 血糖 电解质 血气 * * * * * * Biphasic waveform for Monophasic VT 100J, polymophic VT200J, 50-100J for SVT and SF, 100-200J for AF * *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 is an ingenious supraglottic airway device that is designed to provide and maintain a seal around the laryngeal inlet for spontaneous ventilation and allow controlled ventilation at modest levels (up to 15 cm H2 O) of positive pressure. The requirement for adequate anesthesia makes the LMA generally unsuitable for use in the conscious emergency room patient. it has become a nearly essential back-up airway device to provide emergency ventilation when conventional mask ventilation and intubation attempts fail Despite extensive experience with the laryngeal mask airway (LMA) in fasted patients undergoing general a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