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1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中国古代教育与科举课件

4、科举制度与诗文创作   ★唐诗的繁荣与科举制度有着某种因果联系: 诗赋取士制度的推行,扩大了诗歌创作队伍,促进了诗歌技巧的讲求; 行卷之风有助于文学作品的传播,也有助于文学新人被社会所接受。 * ★宋代科举由唐代的重诗赋转向重经义及策论,排斥纯粹的训诂章句之学,偏重于义理的阐发,对于文风的新变具有积极影响。 * (二)科举制度的负面影响 1、束缚思想,阻碍学术发展 ★读圣贤书,科技不发展:科举考试的内容限于经学、文学、史学等学科,而与国计民生及与社会生产力发展密切关联的科技文化则遭排拒 ★文官候补队伍数量庞大,他们娴于治经,能熟练地写诗作赋,但知识结构较为单一,思维空间也较狭窄 ★另一方面却难以形成一支崇 尚学术自由和思想自由的独立 的科技人员队伍。 * ★科举考试发展到明清日趋僵化,八股文命题取自《四书》、《五经》,考生必须“代圣贤立言”,严重束缚了应试者的思想。 2、影响学校教育,使学校成为科举的附庸 * ★由道、德、功、名、利、禄交织在一起的科举求仕之路,是君主政治为文人士子设计的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科举求仕者或注重功业,或贪图利禄,目的有别,而实现目标的路径则相同,他们大都有着企盼知遇的心态,极易养成依附于王权政治的人格。 ★明清科举考试对知识分子的创 造性思维束缚更严。许多应试者 成为善于考试却不能独立思考的 驯服工具。 ★许多读书人投注毕生精力于科举,  百无一用,一生穷愁潦倒 3、败坏学风、士风、腐蚀士人思想 * 科场舞弊手段 上海嘉定 科举博物馆 一粒米 迷你四书 * 科场舞弊手段: 作弊服 用鼠须写的“小抄” * 科场舞弊手段 上海嘉定 科举博物馆 一粒米 迷你四书 * 科场舞弊手段: 作弊服 用鼠须写的“小抄” * ★有的则醉心于科举利禄,至死不悟:  陈士成(鲁迅:《白光》)  五十多岁,头发斑白,可仍是“童生”。但他总是做着美梦:隽了秀才联捷上去,普通人敬若神明,绅士们千方百计地来攀亲,全新的屋宇,门前威风凛凛的匠额和旗杆。在第十六回县试落弟后,终于感到“他平日安排停当的前程”已经绝望。  范进中举 * 科举制的世界影响 2006年韩国首尔再现当年科举考场 西方传教士利玛窦 * 时代 教育机构 选士制度 夏商周 国学、乡学 ?世卿世禄制 春秋战国 官学、私学、如辟雍、泮学 ?客卿 汉代 中央、地方、私学、如太学 察举制(孝廉、贤良方正、茂才) 魏晋南北朝 中央、地方、如国子学、太学 九品中正制 隋唐 中央、地方、如六学二馆 科举考试制 宋元 中央、地方 科举考试制(元中断) 明清 中央、地方、如国子监 科举考试制(院试、乡试、会试、殿试) * * 第三节 中国古代的教学思想 一、因材施教,启发诱导 孔子“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孟子:“君子之所以教者五:有如时雨化之者,有成德者,有达材者,有答问者,有私淑之者。” * 孔子:“引而不发,跃如也”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 * 二、温故知新,学思并重 孔子提出了学思并重的思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 《中庸》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辩之,笃行之” 孟子:“尽信书不如无书”。 王充:“唯精思之,虽大无难”。 朱熹:“学便是读,读了又思,,思了又读,自然有意”。 王夫之:学非有碍于思,而学愈博则思愈远;思正有功于学,而思之困则学必勤”。 * 三、循序渐进,由博返约 孔子的学生颜渊赞扬孔子“循循然善诱人” 孟子:“源泉混混,不舍昼夜,盈科而后进,放乎四海”。 * 四、长善救失,教学相长 《礼记·学记》 :“多、寡、易、止” 王夫之:“多、寡、易、止”虽各有失,而多者便于博,寡者易于专,易者勇于行,止者安其序,亦各有善焉;救其失则善长矣。 * 五、言传身教,尊师爱生 孔子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荀子认为教师必须具备四个条件: 一是教师要有尊严,能使人敬服; 二是教师要有崇高的威信和丰富的教学经验; 三是教师需要具备有条有理有系统地传授知识的能力而且不违反师说; 四是了解精微的理论而且能解说清楚。 * 同榜人要凑钱举行庆贺活动,以同榜少年二人在名园探采名花,称探花使。要集体到杏园参加宴会,叫探花宴。而后,还要到长安城南的曲江亭聚会庆贺,称为“曲江会”。 * 宴会以后,同到慈恩寺的大雁塔下题名以显其荣耀,所以把又把中进士称为“雁塔题名”。 * 白居易 :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 孟郊《登科后》 :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朝看遍长安花。 * 唐代科举及第者,算是取得了做官的资格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