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第九讲 审美欣赏.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法学]第九讲 审美欣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如何培养“有音乐感的耳朵” 《文心雕龙-知音》 “操千曲而后晓声, 观千剑而后识器” 刘勰 Ⅰ对文艺作品要“博观”, Ⅱ 欣赏主体要保持虚静的心怀。 宗白华先生指出“虚静”的重要: “中国又句古话,叫做 ‘万 物 静 观 皆 自 得’. 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艺术欣赏也需澡雪精神,进入境界。 庄子最早提倡虚静, 颇懂个中三昧,他是中国有代表性的 哲学家中的艺术家.” 宋 程颢 闲来无事不从容, 睡觉东窗日已红。 万物静观皆自得, 四时佳兴与人同。 道通天地有形外, 思入风云变态中。 富贵不淫贫贱乐, 男儿到此是豪雄。 《秋日偶成》 庄子 *庄子最早提倡虚静 *庄子把虚静的精神 称为“心斋”,“坐忘” *意思是超越利害 得失的考虑,保持 一种清明洞彻的心境 *例子《庄子-达生》 比赛射箭 中国有代表性的 哲学家中的艺术家 Ⅲ 欣赏者要加深自己的阅历 “…又尝独行山谷间, 古木夹道   交阴, 惟闻子规相应木 间,乃知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之为佳句也。 … 周紫芝《竹坡诗话》说: 例子一:       峡里云安县,江楼翼瓦齐。   两边山木合,终日子规啼。   眇眇春风见,萧萧夜色凄。    客愁那听此,故作傍人低。 《子规》    唐 杜甫 “仿佛自己坐在荫月下, 嗅着蔷薇的清芬,听夜莺的 声音越过一个又一个山谷,以 致于逐渐沉寂下去,猛然间 觉得自己被遗弃在荒凉世界 中,想悄悄静静地死在夜半 的蔷薇花香里。” 年轻时的感受: “这种少年时的热情,幻想 和痴念已算是烟消云散了。” 年长时的感受: 朱光潜先生读英国济慈的《夜莺歌》 宋代 黄庭坚 读陶诗, “血气方刚时,读此如嚼枯木” 阅历较深时读, “不但不枯,而且不尽平淡。 晋 陶渊明 艺术活动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艺术作品 二.欣赏是一种创造 以前的文学理论对艺术接受的研究: 接受美学改变了研究的重点: 即把艺术欣赏,读者对艺术的接受放到 了中心地位。 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 德国 代表人物:尧斯 伊瑟尔 主要特点:把艺术欣赏,即读者 对艺术作品的接受,提到中心的 地位。 艺术活动 艺术创作 艺术欣赏 艺术作品 接受美学 尧斯把文学史看成“读者的文学史”,“文学作品 从根本上讲是注定为这种接受者而创作的”,读者 “并不是被动的因素,不是单纯作反映的环节,本身 便是一种创造历史的的力量。” 尧斯举了一个例子: 费陀的《芬妮》 福楼拜的《包法利夫人》 “空白”理论 好的艺术作品应该具有结构上的“空白”, 它存在于情节、对话、生活场景、人物 性格、心里描写等方面, 这些“空白”所 造成的作品的许多不确定性,它们召唤 着读者以创造性想象去填补。 伊瑟尔的观点 读者需要付出创造性劳动—— 再造 再现 一千个读者就又一千个哈姆雷特 艺 术 欣 赏 客观性: 艺术作品的章句段落,形式色彩 等都是固定不变的,为欣赏者指定 了方向,让他们的欣赏活动在这个 方向上展开。事实上,艺术作品的 这种客观的结构或者组织,为欣赏 和理解的主观性规定了界限。 主观性: 艺术作品结构中所表明的途径无论 多么明显,欣赏者都不可能与作者 的意图毫厘不差,而是带着个人的 某种经验去感受作品。艺术形象越 复杂,各种人物性格越是多样,读 者的领会、理解和评价间的差异就 越大 西方现代派的艺术 绘画的例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 音乐的例子: 约翰 凯奇《4分33秒》 文学的例子: 卡夫卡的《城堡》 象征意味 背景资料: 1937年4月26日德国法西斯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镇上的居民惨遭屠杀。得知此事,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创作了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 作品欣赏

文档评论(0)

qiwqpu5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