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6月份灾后重建入党分子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docVIP

2017年6月份灾后重建入党分子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7年6月份灾后重建入党分子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2017年6月份灾后重建入党分子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 “5·12”地震发生后,在广东团省委的组织下,广东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迅速开赴灾区。6天时间里,医疗队员深入重灾区绵竹市及邻县的12个乡镇和50多个村,为7300多名灾区群众和救灾部队官兵治病疗伤。深受感动的受灾群众在绵竹市景观大道上,自发打出了“感谢广东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支援绵竹”的 横幅。 建在土坡上的党支部 由中青年医疗专家组成的广东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共有30名医护人员。他们分别来自中山大学附属第一、第二、第三、第五和第六医院,均是所在单位的业务骨干。 5月17日,医疗服务队进驻绵竹,将营地安扎在当地最大的安置点绵竹市体育场附近。为把来自不同单位的医护人员凝聚起来,领队共青团广东省委副书记白涛提议在医疗队中成立临时党支部,立即得到了16名党员队员的一致响应。 次日,在安置点对面的土坡上,医疗队召开了第一次党员大会,推选产生了临时党支部的支委成员,这支志愿者医疗服务队有了领导核心。每位党员队员都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对党的承诺,履行着对灾区人民的责任。 蒋巍,广东省青年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主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医疗队副领队,他每天白天带巡诊小组出诊,深夜大家入睡后,他还承担起值班的任务,在营地巡逻放哨,仔细检查每顶帐篷是否关得严密,把帐篷前的鞋子摆正,把散落在营地的垃圾捡拾干净。 彭虹,中山大学附属五院主管护士,刚刚入党。每天出诊回来,她都带领服务队的7名女护士,顶着闷热的天气,到简易药房里将上百箱药品搬运、整理妥当,统计消耗数量,列出补充清单,一直忙到夜幕降临。 一堂特殊的党课 临时党支部成立后,每天晚上都安排固定时间召集全体队员开会,总结一天的工作、部署第二天的任务,让大家分享一天的工作见闻,交流心得体会。在这种交流中,队员们踊跃发言,与同伴们分享救治工作中的感受。这一模式被队员们亲切地称为“特殊的党课”。 5月22日晚9时30分,记者旁听了他们的“党课”,中山大学附属二院护士刁冬梅说: “来灾区之前非常担心受灾群众会不会睡在马路上,会不会吃不上饱饭,来到这里我才知道担心太多余了,他们有基本生活保障。” 中山大学附属五院的副主任医师樊韵平教授接下去: “这么巨大的灾害,如果没有党的坚强领导、没有人民子弟兵的及时救援,根本不可能出现这样稳定的局面,必须承认这是奇迹。” 就在这一堂堂特殊的党课上,鲜活的事例、真实的心声,让医疗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为受灾群众服务的决心。杨禄坤和练文飞两名队员,还利用晚上休息时间,写了入党申请书。 哪里有受灾群众,哪里就是我们的战场 进入绵竹的外地医疗队伍众多,且灾情在不断变化,给抗灾指挥部统筹安排医疗力量带来了一定困难。广东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不等不靠,主动出击,哪里有灾民他们就奔向哪里。 医疗队每天都分成4个医疗小组,其中3个作为巡诊组,深入村镇为灾民巡诊治疗;一个作为后援组,为绵竹市受灾群众安置点的受灾群众和驻地附近救援队伍提供医疗服务。 为确保每天派出的3个组都能为受灾群众提供切实的医疗服务,医疗队员每天都进入安置点,了解哪些乡镇医护人员少,然后物色志愿者向导并确定第二天的出诊路线。绵竹市拱星镇在此次地震中灾情较轻,因此抵达的医疗队较少,很多受伤的受灾群众缺乏有效治疗。医疗服务队知道后,立即派出巡诊小组带着药品前往拱星镇,在短短8个小时的时间里,就为500多名受伤和患病受灾群众进行了诊治,还为不少在地震中遭受骨外伤的受灾群众施行了手法复位和夹板固定,避免了他们今后可能出现的肢体残疾。 广东青年志愿者抗震救灾医疗服务队把自己的足迹留在了绵竹汉旺、遵道、玉泉、拱星、绵远等12个乡镇和50多个村。边远地区的伤病受灾群众,也因此获得了康复的希望。(记者王赐江柴哲彬)

文档评论(0)

178****93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