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司法考试]诉讼时效1
论诉讼时效制度
张 芳
1.诉讼时效的概念
1.1.关于诉讼时效概念的几种定义
关于什么是诉讼时效,综观我国大陆和台湾学者的学说,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1)以史尚宽先生为代表的学者认为:“消灭时效谓因一定期间权利之不行使,而使其请求权归于消灭之制度。”不少民法学著作都是如此定义的。(2)佟柔先生认为:“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一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即丧失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的可能性的法律制度。”(3)彭万林先生认为:“诉讼时效指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利的权利人使其丧失在诉讼中胜诉权的法律制度。”(4)梅仲协先生认为在其著作中指出:消灭时效者,请求权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而减损其力量之谓也。(5)学者胡长清则如此界定:消灭时效者,以一定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为成立要素之法律事实也。
1.2.观点分析
分析上述几种观点,首先,前三种观点中的诉讼时效即为消灭时效,指权利人在一定的法定期间内持续不行使其权利,而产生丧失一定权利的法律后果。到底为何权利,则有“请求权”、“依诉讼程序保护其权利”(笔者理解为起诉权)、“胜诉权”如是说,关于此种权利的界定,笔者认为需要结合诉讼时效的目的和效力而定。但依抗辩权发生主义说,不少学者认为消灭时效的完成所导致的是请求权的消灭。
其次,对于第四种观点,梅仲协先生说消灭时效是请求权于一定期间内不行使而力量减损,是因为他认为按德国民法因权利而产生的请求权,不因时效而消灭,消灭时效的完成只是促使义务取得抗辩权,可以拒绝其本身应为的给付行为,同时权利人的请求权力量减损。前述,不少学者认是请求权消灭说。而梅先生认为消灭时效并不必然造成请求权的消灭,只是权利力量方面受到阻碍,即义务人得到了拒绝履行义务的抗辩权,所以谓之减损其力量。笔者赞同此种观点。1、依抗辩权发生主义,消灭时效的完成只是使义务人取得抗辩权,而前三种观点所说的请求权、起诉权、胜诉权并不丧失。对于请求权,难道能说诉讼时效的消灭完成之后,权利人就不能请求义务人履行其义务了吗?这显然不符合法律的宗旨。为何不导致赞同起诉权和胜诉权说,笔者在后面的诉讼时效的效力篇章再详细说明。2、不可否认,诉讼时效的完成后,权利人行使其权利并不必然产生其预期效果,因为此时义务人取得了抗辩权,其行使抗辩权则可以拒绝权利人的请求,请求权的效力受到一定的限制。所以笔者认为梅仲协先生的观点最合理、贴切。
最后同,关于第五种观点,胡长清先生是从消灭时效的构成要件出发来定义消灭时效,他指出权利不行使是消灭时效的构成要件。而前四种观点是从消灭时效所产生的结果来定义。角度不同,笔者认为与前四种观点亦无可比性,但笔者认为此种定义方法不科学规范。
2.诉讼时效的目的
关于诉讼时效的目的,还有学者将其表述为诉讼时效的功能、目的、正当性之理由或价值,但笔者认为诉讼时效的目的表述更为恰当,即为立法设立此制度的目的,所以在此采诉讼时效目的之称。
2.1.诉讼时效目的的通说
关于诉讼时效的目的,众观各教科书,主要分为一目的说、二目的说和、三目的说。持一目的说的主要是台湾学者,他们认为诉讼时效的主要目的在于避免举证困难。王利明认为诉讼时效目的有二:一是避免义务人的举证困难,二是维持既定法律的稳定。我国亦有部分学者提出三目的说,他们认为诉讼时效的目的在于:一是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二是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三是有利于及时处理纠纷。对比上述三种学说,笔者认为实为两种学说即一目的说和二目的说。虽然一目的说和二目的说只是相差一点,但实质上有相当大的差别。台湾学者认为时效制度目的有二,恰如王利明教授所说的两个目的,但台湾学者认为取得时效更偏重于维持既定法律的稳定,而诉讼时效更偏重于避免义务人的举证困难。也正是因为两种时效有此区别,而应将两种时效分编规定。但大陆学者在引进这一观点时,将此二目的一概归为诉讼时效的目的。而三目的说所提及的督促权利人及时行使权利的目的,实质上就是为了维持社会关系的稳定,两者存在一种递进的逻辑关系。可以说三目的说和二目的说在内容上并无多大差别,只是其内容的引申。所以,笔者认为三目的说与二目的说实为一种学说,且此学说是当前的主流观点。
2.2.诉讼时效目的非主流观点的分析
但也有学者对此提出不同意见。杨巍、彭双五学者对现代民法诉讼时效制度的“三目的说”提出质疑,进而通过对诉讼时效制度的历史发展轨迹的研究,得出现代的诉讼时效制度存在的理由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于诚信原则的要求,短期诉讼期间是诚信原则的体现;另一方面是基于公平原则的要求,对义务人予以一定的保护,使其不并对权利人永久负有义务。笔者不赞同这两位学者的观点。首先,他们认为诉讼时效制度的存在基于诚信原则的要求,这与“三目的说”有重合之处。两位学者认为诉讼时效制度是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