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学]高分子的多组分体系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分章讲 概述 分子间作用力 共混物的织态结构 (第四章) 非晶态结构 (第五章)结合分子运动讲述 取向结构 (第五章) 晶态结构(第六章) 高聚物的结晶过程 (第六章) 结晶对高聚物性能的影响 (第六章) 一、概述 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平衡态时分子与分子之间的几何排列 1-1 小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物质内部的质点(分子、原子、离子)在空间的排列情况可分为: 近程有序——围绕某一质点的最近邻质点的配置有一定的秩序(邻近质点的数目(配位数)一定;邻近质点的距离一定;邻近质点在空间排列的方式一定) 远程有序——质点在一定方向上,每隔一定的距离周期性重复出现的规律。 1-1 小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小分子的三个基本相态: 晶态——固体物质内部的质点既近程有序,又远程有序(三维)。 液态——物质质点只是近程有序,而远程无序。 气态——分子间的几何排列既近程无序,又远程无序。 1-1 小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小分子的两个过渡态: 玻璃态——是过冷的液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看起来是固体,但它具有液体的结构,不是远程有序的,因为温度低,分子运动被冻结。分子在某一位置上定居的时间远远大于我们的观察时间。因而觉察不到分子的运动(古代欧洲教堂的玻璃上薄下厚)。 1-1 小分子的聚集态结构 小分子的两个过渡态: 液晶——这是一个过渡态,它是一种排列相当有序的液态。是从各向异性的晶态过渡到各向同性的液体之间的过渡态,它一般由较长的刚性分子形成。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除了没有气态,几乎小分子所有的物态它都存在,只不过要复杂得多。(晶态,液态,玻璃态,液晶态等。) 高分子的聚集态结构指的是高聚物材料本体内部高分子链之间的几何排列。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很长一段时间内搞不清楚,很长而柔的链分子如何形成规整的晶体结构是很难想象的,特别是这些分子纵向方向长度要比横向方向大许多倍;每个分子的长度又都不一样,形状更是变化多端。所以起初人们认为高聚物是缠结的乱线团构成的系统,象毛线一样,无规整结构可言。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X射线衍射研究了许多高聚物的微观结构以后发现:许多高聚物虽然宏观上外形不规整,但它确实包含有一定数量的,良好有序的微小晶粒,每个晶粒内部的结构和普通晶体一样,具有三维远程有序,由此证明了它们的确是真正的晶体结构。 所以晶体结构是高分子聚集态结构要研究的第一个主要内容。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由于高聚物结构的不均匀性,同一高聚物材料内有晶区,也有非晶区。我们要研究的第二个内容是非晶态结构。 由于高分子有突出的几何不对称性,取向问题就显得很重要,第三个内容是取向结构。 取向和非取向结构的相互排列问题,如果再加上添加剂,就有高聚物与添加剂的相互排列问题——这就是第四个研究内容织态结构问题。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所以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至少要研究四个方面的问题: 晶态结构(crystalline structure) 非晶态结构(non-crystalline structure) 取向结构(oriented structure) 织态结构(texture structure)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直接影响材料性能的因素,经验证明:即使有同样链结构的同一种高聚物,由于加工成型条件不同,制品性能也有很大差别。 例如:缓慢冷却的PET(涤纶片)是脆性的;迅速冷却,双轴拉伸的PET(涤纶薄膜)是韧性很好的材料。 1-2 高聚物的聚集态结构 我们在研究影响材料性能的各种因素时,不能忽视的是:尽管一种材料的基本性质取决于它的分子结构,但其本体性质则是由分子的排列状态所控制的。如果把物质的成分看作是砖的话,那么决定一座房子的最终性能和特征的是用怎样的方式把砖垒起来。所以,研究高分子聚集态结构特征、形成条件及其对制品性能的影响是控制产品质量和设计材料的重要基础。 2-1 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 范德华力 (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静电力:极性分子都有永久偶极,极性分子之间的引力称为静电力。如:PVC、 PVA 、PMMA等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静电力 诱导力:极性分子的永久偶极与它在其它分子上引起的诱导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色散力:分子瞬间偶极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它存在一切极性和非极性分子中,是范氏力中最普遍的一种。在一般非极性高分子中 ,它甚至占分子间作用总能量的80~100%。PE、PP、PS等非极性高聚物中的分子间作用力主要是色散力。 2-1 分子间作用力的分类 氢键 分子间或分子内均可形成,极性很强的X—H键上的氢原子与另外一个键上的电负性很大的原子Y上的孤对电子相互吸引而形成的一种键(X—H….Y),有方向性。 2-1 分子间作用力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