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开采沉陷现场测定.pptVIP

  1. 1、本文档共9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讲-开采沉陷现场测定

第三节 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内容 影响范围 最大变形、移动值及位置 主断面内地表移动和变形值 任意点(地表、岩体)变形和移动值 目的 建筑物的破坏程度 应采取的相应措施 方法 动态预计:某时的移动和变形 W、 i 、U、K、?、t 静态预计:稳定后的移动和变形 W、i、U、K、?? 主要方法 静态预计 一、典型曲线法 基于地表下沉实测资料,综合成反映所测矿区主断面内下沉分布规律的地表下沉典型曲线、数据和表格。 使用条件: 适用于规则采空区上方的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 制作典型(无因次)曲线 典型(无因次)曲线的制作 采后处理数据: O点为最大下沉点, 座标轴指向盆地边界 以X/L和Y/L为横坐标, 坐标单位为0.1、0.2、 0.3、......1.0 以WX/W0和Wy/W0为纵坐标,坐标单位为0.1、0.2、 0.3、......1.0 盆地半长L1、L2或L3由?0、?0、?0、?、?1、?2、?3定 做典型图和表(无因次) 典型(无因次)曲线盆地 峰峰矿区充分采动条件下主断面内 下沉典型曲线分布系数 预计新开采区域地表移动与变形 a、计算最大下沉值W0,(由本矿区的经验) b、作主断面图 c、确定L d、将L十等分 确定 e、从表格和图上查出: f、将WX画到图上连接起来做为下沉预计曲线 h 、 i、UX=B ix j、εX=B KX 由实测资料得 B——水平移动系数,峰峰矿区B=12?14 典型(无因次)曲线计算公式 峰峰矿区典型曲线法预计所用的参数取值 地表最大下沉值 W0=?mcos? 水平移动和倾斜的比值B取为12?14,(m) 角度 边界角 ?0=58?,?0=58?-0.32?,?0=58? 开采影响传播角 θ0=90?-0.6? 充分采动角 ?1=64?-0.55?,?2=55?+0.4?,?3=58? 松散层移动角 ?=56? 典型(无因次)曲线法评述 典型曲线法预计时误差较小 比较简单,且比较符合实际 是 较为可靠的方法之一 但必须有大量的实测资料为基础 不足—局限于某一矿区矩形或近似矩形的地下开采区域 二、概率积分法 数学预计方法 (1)原理 认为岩体是松散介质,无群多个开采单元叠加形成地表下沉盆地, 单元开采下沉盆地的下沉曲线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2)正态分布密度函数与概率积分函数 密度函数的积分 标准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 ? ? ? (3)单元开采地表下沉盆地 整个开采范围分解成无穷多个无限小的开采单元 单元开采下沉盆地的下沉曲线为正态分布密度函数 (3)单元开采地表下沉盆地 2.半无限开采 开采范围 0?+? x?0的煤层全部采出,x?0的煤层全部保留 (1) 半无限开采单位厚度的煤层后x位置处A点的下沉 (2)半无限整层开采后x位置处A点的下沉 当采厚为m,由于上覆岩层垮落、碎胀、断裂和离层,地表不再能下沉m,只能下沉?m,受煤层倾角的影响,地表的最大下沉量为m?cos?。 煤层采厚度为m,计算时的采厚只能取m?cos? 坐标为x的任意点A,整层开采引起的地表下沉值 W(x)应为单位厚度开采引起的该点下沉值Wd(x)的m?cos?倍。 令W0=m?cos? (3)半无限整层开采后其它指标 K(x)推导 U(x)推导 ε(x)推导 (4)半无限开采的地表移动与变形分析 i(x) K(x) K(x)求极值 求K(x) 极值 求K(x) 极值 U(x) U(x) ε(x) 求ε(x)的极值 求ε(x)的极值 ε(x) ε(x) (5)半无限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公式简化 简化的半无限开采地表移动和变形预计公式 1 主要影响角?和下山移动角?意义不同 (6)拐点移动距 理想条件:下沉曲线的拐点在煤壁与采空区交界处的正上方 实际条件:由于悬顶,效果相当于实际煤壁平移了s0的一段距离,B点变到B?点 s0称为拐点移动距 预计地表移动与变形时,要以假想煤壁B?点作为采空区的计算边界。 3有限开采条件下地表移动盆地走向主断面内的移动与变形预计 有限开采地表x位置处任意点A的下沉 有限开采推导 两个半无限开采之差 两个半无限开采之差 考虑A、B两点处的拐点移动距,有限开采的计算开采边界范围为l=L-2s0,其引起地表下沉的表达式为: W0(x)=W(x)-W(x-l) ——有限开采的值 U(x) K(x)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