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海洋工程材料04第四章 海洋防污损技术与材料
第四章 海洋防污损技术与材料 Chapter 4 Methods Materials for Marine Antifouling Basical principals about superhydrophobicity 4.1 超疏水性表面结构技术与材料 4.1.1 超疏水基本知识 1. 润湿 润湿性(又称浸润性,wettability)是固体表面的一个重要特性。 图中表示界面均为一个单位面积,固-液接触时体系表面自由能的变化。 所以,?G0是液体润湿固体的条件。 但固体的表面张力?气-固和?液-固难于测定,因此难以用上述公式进行计算和衡量润湿程度。 2) 润湿角(接触角)判据 液体滴在固体表面上,在平衡液滴的固、液、气三相交界处自固-液界面经液体内部到气-液界面的夹角称为润湿角(wetting angle)或接触角(contact angle)。 Young’s equation 可见,?越小,液体对固体的润湿程度越好。 (1)在同一固体上,液体的表面张力越大,润湿角越大。 (2)同一液体,在表面能较大固体上时,其润湿角较小。 一些润湿角数据 Aspects contributing to super-hydrophobicity surface energy and surface properties 高表面能固体:每平方米几百至几千毫焦之间,易为一般液体所润湿,主要有常见的金属及其氧化物、硫化物、无机盐等。 低表面能固体:表面自由能与液体大致相当,约在25-100mJ/m2左右,其润湿性与液固两相的表面组成与性质密切相关,主要为一般的有机固体及高聚物。 固体表面,按其自由能大小,可以分为亲水及疏水两大类。 亲水表面:玻璃、金属 疏水/亲油表面:聚烯烃、硅树脂 疏水/疏油表面:聚四氟乙烯(特富龙/特氟龙) Critical surface tension(临界表面张力) W.A.齐斯曼等人发现,同系物的液体在同一固体表面上的接触角随液体表面张力? L的降低而单调下降。以接触角?的余弦cos?对液体的表面张力? L作图,可得一直线(见图)。将此直线延长到cos? =1处,其对应的液体表面张力值即为此固体的临界表面张力,也称临界润湿张力,以?c来表示。 凡是液体的表面张力大于?c者,该液体不能在此固体表面自行铺展;只有表面张力小于?c的液体才能在表面上铺展。因此?c值愈高,能够在其表面上展开的液体就多, ?c愈低,则能够在其表面上展开的液体就愈少。 Effect of substitution on the ?c of polymer 研究表明,高分子碳氢化合物中氢原子被其他元素取代或引入其他元素均可使其润湿性发生变化。 卤素中的氟取代氢原子可降低高聚物的?c,而且取代的氢原子数越多, ?c降得越低。 其他卤素原子取代氢原子或在碳氢链中引入氧和氮的原子则均增加高聚物的?c 。 几种常见元素增加高分子固体的?c次序是: Superoleophobic, superhydrophobic and superamphiphobic Materials Effect of roughness on wetting 2)粗糙度 将液滴置于一个粗糙表面上,液体在固体表面上的真实接触角几乎是无法测定的。实验所测得的只是其表观接触角(用?r表示)。 Effect of roughness on wetting:Wenzel equation 表观接触角与界面张力关系是不符合Young’s方程的。但应用热力学也可以导出与Young’s方程类似的关系式。 Effect of roughness on wetting:Wenzel equation Wenzel方程的前提是:假设液体始终能填满粗糙表面上的凹槽。 Wenzel方程表明,粗糙表面的存在,使得实际上固液的接触面要大于表观几何上观察到的面积,于是在几何上增强了疏水性(或亲水性)。 ?90时(亲水表面),?r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降低,表面变得更亲液; ?90时(疏水表面), ?r随着表面粗糙度的增加而变大,表面变得更疏液。 粗糙结构对表面浸润性的增强作用,是仅仅靠改变表面化学组成所不能达到的。 Effect of roughness on wetting 亲水表面 Effect of roughness on wetting 砂纸打磨形成粗糙表面前后亲水性变化 Special wettability resulting from roughness 由此可见,粗糙结构可以增强表面的浸润性,从而产生特殊浸润性。 其中,超亲液及超疏液性代表了特殊浸润性的两个方面。 严格地说,超亲液性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小于10°时固体表面所具有的浸润性; 超疏液性则是指液滴在固体表面的接触角大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