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5含答案.docVIP

2013学年高二语文上册期中模块考试试题5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余九中2011—2012学年上学期期中考试 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Α.赍发(jī) 迤逦(yǐ) 央浼(miǎn) 安然无恙(yàng) Β.祈祷(dǎo) 怂恿(sǒng) 辞藻(zǎo) 咬文嚼字(jué) C.啰嗦(luō ) 岑寂(cén) 接榫(sǔn) 深恶痛绝(wù) D.付梓(zī) 下乘(chéng) 斗拱(gǒng) 吞言咽理(tēng)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仓廒 喝彩 庇佑 哀声叹气 B.噩梦 喉咙 歇憩 陈词烂调 C.蕴藉 洗练 羡妒 轻鸢剪掠 D.颦蹙 尺牍 蜂窠 一蹴而就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冬去春来,世博园中百花怒放,姹紫嫣红,煞是好看,令游人心旷神怡,意兴阑珊,一时流连忘返。 B.在伦敦举行的20国集团首脑会议上,与会首脑都表达了同舟共济、战胜金融危机的意向。 C.时间真如行云流水,一晃那么多年过去了,望着镜中的两鬓白发,他不由发出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叹。 D.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因此,过分的自尊和过分的自卑都是不可取的。我们没必要要求自己事事得体,处处大方,求全责备自己。 4.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只要政府的告示和报纸上的文章,其中规定着禁止什么,他才觉得一清二楚。 B.又热又闷的房间里,风推着关紧的门,炉子里嗡嗡地叫,厨房里传来叹息声——不祥的叹息声…… C.别里科夫心慌意乱,匆匆忙忙地穿上大衣,脸上带着恐怖的脸色。 D.为了避免我们的谈话被人家误解以致闹出什么乱子起见,我得把我们的谈话内容报告校长——把大意说明一下。 二、阅读课文选段,完成6—8题(10分) “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其实“树”倒是常见的,例如屈原在《橘颂》里就说:“后皇嘉树,橘徕服兮。”而淮南小山的《招隐士》里又说:“桂树丛生兮山之幽。”无名氏古诗里也说:“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可是为什么单单“树叶”就不常见了呢?一般的情况,大概遇见“树叶 ” 的时候就都简称之为“叶”,例如说:“叶密鸟飞碍,风轻花落迟。” ( 萧纲《折杨柳》 ) “皎皎云间月,灼灼叶中华。”( 陶渊明《拟古》 ) 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洗炼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显然不同起来;诗人们似乎都不再考虑文字洗炼的问题,而是尽量争取通过“木叶”来写出流传人口的名句,例如:“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 柳恽《捣衣诗》 )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沈佺期《古意》 ) 可见洗炼并不能作为“叶”字独用的理由,那么“树叶”为什么从来就无人过问呢?至少从来就没有产生过精彩的诗句。而事实又正是这样的,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妙,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于是一用再用,熟能生巧;而在诗歌的语言中,乃又不仅限于“木叶”一词而已。例如杜甫有名的《登高》诗中说:“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是大家熟悉的名句,而这里的“落木”无疑的正是从屈原《九歌》中的“木叶”发展来的。按“落木萧萧下”的意思当然是说树叶萧萧而下,照我们平常的想法,那么“叶”字似乎就不应该省掉,例如我们无妨这么说:“无边落叶萧萧下”,岂不更为明白吗?然而天才的杜甫却宁愿省掉“木叶”之“叶”而不肯放弃“木叶”之“木”,这道理究竟是为什么呢?事实上,杜甫之前,庾信在《哀江南赋》里已经说过:“辞洞庭兮落木,去涔阳兮极浦。”这里我们乃可以看到“落木”一词确乎并非偶然了。古代诗人们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又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这不过是其中的小小一例而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题。  周访字士达,本汝南安城人也。汉末避地江南,至访四世。吴平,因家庐江寻阳焉。访少沉毅,谦而能让,果于断割,周穷振乏,家无余财。为县功曹,时陶侃为散吏①,访荐为主簿,相与结友,以女妻侃子瞻。访察孝廉,除郎中、上甲令,皆不之官。   及元帝渡江,命参镇东军事。时有与访同姓名者,罪当死,吏误收访,访奋击收者,数十人皆散走,而自归于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