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届高考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二节常见考点二含答案.docVIP

2014届高考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第二节常见考点二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2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常见考点二 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鉴赏诗歌的语言 1.(2012·江苏)《梦江南》(原诗见常见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无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 首先要判断出这句是写景句,是承上两句写景而来。其次要注意分析作者写景时选用的意象的特征,作者正是通过这些意象的特点来表达思妇的感情的。 2.(2006·江苏)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鹧鸪天 室人降日①,以此奉寄 [元]魏初 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一春心事闲无处,两鬓秋霜细有华。  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 注 ①室人降日:妻子生日。 (1)第二句中的“又”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又”字暗示作者不止一次浪迹天涯,饱含愁苦与无奈。 (2)有人认为词的最后两句写得极为感人,请谈谈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作者企盼与家人一起自食其力,共享天伦之乐。语言朴素平实,亲切动人,能唤起读者强烈共鸣。 鉴赏 这首词开篇两句未说“今年”,先忆“去岁”,这是因为去年的今天很快乐,也很难得——词人恰好赶在夫人过生日的时候回到了家。但今年相望“又”天涯,一个普通的虚字却已把“去岁”之前若干年里“今辰”的“天涯”“相望”都隐含在内了,说明此前此后若干年里的今天,词人都不在家。词的基调由此一锤定音,愁苦而低沉。由于“一春”都在想“心事”,没有一刻空闲,所以“两鬓”已有些花白,像是点点“秋霜”。念兹在兹的亲情日日萦绕在心头,挥之不去,催人易老,鬓发哪能不斑白呢? 上片四句全是叙事,过片“山接水,水明霞,满林残照见归鸦”,则就旅途景物略加点染,于是便有峰回路转之妙。山水相缪,馀霞成绮,落日把树林烧得通红……然而残照的逆光中竟映现出了点点“归鸦”!可见再迷人的景色在游子眼里也会成为思家情结的膨化剂。“鸦”能“归”,人反而不能“归”,竟是人不如鸦了,岂不可怜可悯可哀可叹?这种物与人之间的“反衬法”,更显出人思家之苦。 人虽一时不得“归”,心却在向往着那一天,于是便顺理成章地写出了全词最精彩、最高潮的两句“几时收拾田园了,儿女团圆夜煮茶”。只要有了这份心,“归”期也就不远了:白天亲自拾掇田园,晚上阖家围炉欢聚。自食其力,共乐天伦,仅此而已!平民意识,常人姿态,所以亲切动人。 3.(2005·江苏)《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原诗见常见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4.(2012·辽宁)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初见嵩山 张耒[注]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精神内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之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诗人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2)“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表现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鉴赏。第四句写嵩山终于在层层浮云中耸现出来,“清瘦”用拟人手法突出其峭拔的形象、高洁超脱的姿态。诗中鲜活清晰的意象是诗人情感的外化。诗人精心挑选了“清瘦”一词来形容嵩山,写得有血有肉、极富灵性,不只赋予嵩山以人的品格、人的风貌,更体现了作者的人格操守与精神追求。诗人究竟是在写山还是在写自己,已很难分得清,物我融为一体,言有尽而意无穷。 鉴赏 张耒(1054~1114),字文潜,自号柯山,人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