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二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
——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
1. (2012·江苏)《梦江南》(原词见常见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解析 此题实际是分析诗中情感,“恨”的对象在“天涯”,联系下文中的“月”“心里事”,可知此“恨”应为思念远方亲人的怅恨之情。
2. (2010·江苏)《送魏二》(原诗见高频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一、二两句诗中“醉别”“江风引雨”表达了惜别深情,请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惜别知音,借酒浇愁;凄凄风雨烘托悲凉的心情。
解析 第一句“醉”字,暗示着“酒深情亦深”之意。贾至有诗云:“今日送君须尽醉,明朝相忆路漫漫。”第二句字面上只说风雨入舟,却兼写出行人入舟;逼人的“凉”意,虽是身体的感受,却也双关着心理的感受,应从“寓情于景”的角度回答。
3. (2009·江苏)《满江红》(原词见常见考点一“5年高考”部分)
词的开头写作者登黄鹤楼遥望中原,结尾说“再续汉阳游,骑黄鹤”,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由开头对昔盛今衰的悲慨、对外敌入侵践踏大好河山的愤恨、对统治阶层奢侈误国的隐隐痛心、对抗击敌人收复失地的决心,转到想象中“提锐旅”“清河洛”之后再登黄鹤楼的舒畅心情。
解析 回答本题,应先分析开头和结尾所表达的各自感情。从开头看,“想当年”与“到而今”的对比,就包含了“悲慨”“愤恨”“痛心”“决心”等复杂的情感内容;结尾因为是建立在“何日”的想象基础之上,可以心情显得愉快而舒畅。
4. (2008·江苏)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金陵凤凰台
李 白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注]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注 一水:亦作“二水”。
(1)分别概括这首诗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并说说其中寄寓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总为浮云能蔽日”一句中用了何种修辞方法?尾联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颔联写六朝古都的历史遗迹,颈联写金陵美丽的自然风物;寄寓人事沧桑、自然永恒以及六朝兴废的感慨。
(2)比喻。①忧君王为奸邪所蒙蔽,忧奸邪为非作歹;②忧贤者包括自己不得任用,忧国忧君忧民。
鉴赏 开头两句写凤凰台的传说,十四字中连用了三个“凤”字,却不显重复,音节流转明快,极其优美。“凤凰台”在金陵凤凰山上,相传南朝刘宋永嘉年间有凤凰集于此山,乃筑台,山和台也由此得名。在封建时代,凤凰是一种祥瑞。当年凤凰来游象征着王朝的兴盛;如今凤凰台空,六朝的繁华也一去不复返了,只有长江的水仍然不停地流着,大自然才是永恒的存在!
三、四句就“凤去台空”这一层意思进一步发挥。三国时的吴和后来的东晋都建都于金陵。诗人感慨万分地说,吴国昔日繁华的宫廷已经荒芜,东晋的一代风流人物也早已进入坟墓。那一时的烜赫,又在历史上留下了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呢?
诗人没有让自己的感情沉浸在对历史的凭吊之中,他把目光又投向大自然,投向那不尽的江水:“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三山”在金陵西南长江边上,三峰并列,南北相连。陆游《入蜀记》云:“三山,自石头及凤凰山望之,杳杳有无中耳。及过其下,距金陵才五十余里。”陆游所说的“杳杳有无中”正好注释“半落青天外”。李白把三山半隐半现、若隐若现的景象写得恰到好处。“白鹭洲”,在金陵西长江中,把长江分割成两道,所以说“一水中分白鹭洲”。这两句诗气象壮丽,对仗工整,是难得的佳句。
李白毕竟是关心现实的,他想看得更远些,从六朝的帝都金陵看到唐的都城长安。但是,“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这两句诗寄寓着深意。长安是朝廷的所在,日是帝王的象征。陆贾《新语·慎微篇》曰:“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月也。”李白这两句诗暗示皇帝被奸邪包围,而自己报国无门,他的心情是十分沉痛的。“不见长安”暗点诗题的“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基础知识实用类文本阅读6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7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8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9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基础知识诗歌鉴赏10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29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0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1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2含答案.doc
- 2014届高三语文二轮专题复习(新课标-安徽)训练:语言文字运用文学类文本阅读33含答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