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届高考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二含答案.docVIP

2014届高考复习(苏教版)古代诗文阅读第一章高频考点二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频考点二 虚字备而后神态出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012·浙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与荆南乐秀才书 (宋)欧阳修 仆少从进士举于有司,学为诗赋,以备程试,凡三举而得第。与士君子相识者多,故往往能道仆名字,而又以游从相爱之私,或过称其文字。故使足下闻仆虚名,而欲见其所为者,由此也。 及得第已来,自以前所为不足以称有司之举而当长者之知,始大改其为,庶几有立。然言出而罪至,学成而身辱,为彼则获誉,为此则受祸,此明效也。若仆者,其前所为既不足学,其后所为慎不可学,是以徘徊不敢出其所为者,为此也。 在《易》之《困》曰:“有言不信。”谓夫人方困时,其言不为人所信也。今可谓困矣,安足为足下所取信哉?辱书既多且切,不敢不答。幸察。(节选)                     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本题考查“以”“而”“其”“所”四个虚词的用法和意义。A项两个“以”都是介词,因为。B项连词,表承接/连词,表转折。C项代词,自己/副词,表商量的语气,还是。D项助词,和介词“为”一起表被动/代词,与“托”构成所字结构。 参考译文 我年少的时候,决心从考进士的途径被举荐于官府,因而学作诗赋,准备参加按规程举行的科举考试,共考了三次才中进士。因为与各方面的士人君子相识很多,所以往往能说出我的名字,又因为大家相从游学,私人交情很好,有的人便过分夸赞我的文章。因此,使你听到我的虚名,便想看看我写的诗文,恐怕就是这个原因吧。 直到考中进士以来,自认为以前所写的文章实在当不起官府的荐举和长辈的赏识,这才开始大力改变过去的文风,希望在文章学问上有所建树。然而文章一做出便招来罪过,学问有成就了,自身却蒙受羞辱,写以前那样的时文会得到荣誉,写现在这种有独立见解的文章却遭受祸害,这真是鲜明的对比。像我这样,以前所写的东西不值得学习,以后所写的东西又千万不能学,所以我迟疑着不敢拿出自己所写的文章来,就是这个原因。 在《易经》的《困》卦中说:“有言不信。”这是说,人在困境中,他说的话也没有人相信。我现在可以说是处在困境中,怎么能够为你所取信呢?承蒙你多次来信,态度又那样恳切,不敢不予以答复。望您明察。 (2006·江苏)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题目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薨。(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2.文中“诸生以夜中对”的“以”字,与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以”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焉用亡郑以陪邻 B.王好战,请以战喻 C.不然,籍何以至此 D.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 答案 B 解析 例句中“以”应解释为“拿”。A项“来”。B项“拿”。C项“凭”。D项“而”。 参考译文 景定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晚上,天下大雨,刮起狂风,雷鸣电闪,董槐起身穿衣戴帽坐着。挥手让妇人离去,为诸生讲《兑》《谦》二卦。问现在是夜里什么时候?诸生回答说是半夜,于是就过世了。 1.江苏《考试说明》对文言虚词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答案 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2.如何理解《考试说明》中的“常见文言虚词”与“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 答案 在文言虚词的考查要求中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是“常见文言虚词”,即考查常见用法。具体为:①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时遇到的文言虚词多为常见用法;②避免文言虚词使用范围较小且较难理解的特殊用法。二是“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是相对于在词典中的用法而言的。“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主要是指文言虚词在特定语境中的常见意义和用法。主要考查学生在具体语境中理解并辨别文言虚词的不同用法的能力。总之,要熟记常见的文言虚词,并掌握随文定义的方法,结合具体的上下文作出合理的推断。 3.高考考查文言虚词常用题型有哪些?江苏卷的考查题型有何特点? 答案 高考考查虚词,有三种题型:①单一型(一道题中只考查某个文言虚词的用法,如2006年江苏卷);②复合型(将四个文言虚词与教材中的虚词配对成四组,区别它们在各组中的意思,如2011年山东卷);③译文型(不单独设题,而是将它放在翻译中落实)。 江苏卷考查虚词,选择的是第③种。这种题型考查可以以15个规定虚词为主,兼考其他常见常用虚词。 一、高频虚词“以、而、之、其、于、为”的梳理、整合 1.说出下列句中加点“以”的意义和用法。 ①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殽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 ②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鸿门宴》)连词,表示动作、行为的目的,“以便,用来” ③余船以次俱进(《赤壁之战》)介词,表示动作、行为的方法或方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