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专题复习训练(大纲版):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含答案.docVIP

2014届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专题复习训练(大纲版):古代诗文阅读第二章古代诗歌鉴赏第一节鉴赏古诗读懂始专题三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专题三 读懂古诗的基本方法 一、读标题 标题是解读诗歌内容和形式的关键。如何利用标题来读诗呢? 1.把握标题信息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奠定了作品的感情基调,有的揭示了写作的时间、地点、对象、事件、主旨等。总之,标题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 即时小练 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咏素蝶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素蝶) ②点明了诗的类别(咏物诗) ③暗示了写作手法(托物言志) (2)《鹊桥仙·七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内容(七夕)或写作缘由(因七夕而写) ②暗示了写作内容和情感(写夫妻相思相聚) (3)《征人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 ②揭示了全诗的感情基调(怨) ③暗示了诗的类别(边塞诗) (4)《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和内容(竹窗闻风)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怀念远方之人) ③暗示了诗的感情基调和类别(怀人诗) (5)《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地点(蓝关)和特定读者(侄孙湘) ②暗示了诗的类别(贬谪诗) (6)《梦游天姥吟留别》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交代了写作内容(梦游天姥) ②交代了写作目的(留别) ③交代了诗的体裁(古体诗) ④暗示了写作手法(浪漫主义手法) 2.带着标题去读诗 有些标题并不一定蕴涵着那么丰富、全面的信息,而是留下了空白点,这个空白点给我们带来了猜想揣摩诗的内容的空间,使我们很容易较快地深入到诗的内容中去。以柳宗元《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为例,通过这个标题,我们可以了解到时间是中夜(半夜),地点是西园,事情是中夜起来后望着西园的月亮。在掌握了这些信息后,我们不禁要猜想:作者为什么半夜的时候站在自己的房间里望着西园呢?他是不是听到了什么呢?我们在诗中就看到了首联“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点题)标题里有月,诗中颔联就有“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颈联是“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作者“望”时是怎样的心情呢?于是尾联有交代“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作者的心情很寂寞。那么,作者为何会寂寞呢?再联系写作背景就可知晓了。带着对标题的疑问,我们读懂了该诗。 另外,古人还有一个写作习惯,即通常在诗的开头一两句就破题、点题。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诗的开头句往往是扣住标题来写的,从而了解了开头的内容。 二、读正文 诗的正文是阅读的核心,也是读懂诗歌的关键所在。这一环节是以平时的积累和素养为基础的,不过,方法上还是有以下两点很关键: 1.懂得结构章法和基本特点 ①结构章法 诗 词 ②基本特点:情景结合 a.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对应一致的,如乐景乐情,哀景哀情。 b.前后内容(即写景与抒情)是相关、相反、相衬的,形成虚实相衬的关系,如乐景衬哀情,明景衬暗情等。 即时小练 (2006·全国Ⅰ)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题竹石牧牛并引 黄庭坚 子瞻画丛竹怪石,伯时 ①增前坡牧儿骑牛,甚有意态,戏咏。 注 ①伯时:宋著名画家李公麟的字。②野次:郊野。③棰:鞭子。 这首诗可分为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分为两个层次。前四句为第一层次,分别写了石、竹、牧童、老牛四个物象,构成一幅完整的画面;后四句为第二层次,写了作者由画中的内容而生发出的感想。 2.反复品读关键语 中国古典诗歌大都篇幅短小,钱钟书用“闪电战”来形容古诗鉴赏。而其语言高度凝练、概括、含蓄而有跳跃性。因此,读诗时千万不能匆匆一扫而过,这样是绝对读不懂、读不透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li45550460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