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学]清史讲义
清史讲义 第一节 努尔哈赤的立国 一、女真与明朝的控制 1、女真 东北一古老民族,商周时代叫肃慎,唐代叫靺鞨,五代和宋、辽叫女真,曾建立金朝。女真有三: 1)海西女真(松花江一带,松花江又名海西江) 2)建州女真(长白山带,此曾立有渤海国) 以上为熟女真,为金的后代 3)野人女真(黑龙江流域、乌苏里江流域,因地近东方沿海,故又称东海女真) 又称生女真。与熟女真种族不同,当为另一民族。 2、明朝在此建立了三个卫所(军事、行政合一的军事单位),分别叫建州卫、建州左卫和建州右卫(从左卫中分出),实行统治。 3、努尔哈赤的立国:万历四十年(1616),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城(辽宁新宾老城)正式称汗,建元天命,改赫图阿拉为新京,国号大金。史家一般称为后金。 二、八旗制度 八旗制度,初兼有军事、行政、生产三方面的职能,后成兵籍编制,以旗色为标志,分正黄、正白、正红、正蓝。万历四十三年(1615),又增镶黄、镶白、镶红、镶蓝,称八旗。其中镶黄、正白、正黄为上三旗,其余为下五旗。后来,后金的势力发展,人数增多,又扩建了镶八旗和“蒙古八旗”、“汉军八旗”等。 1)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规定每牛录(大箭)300人。 2)万历四十三年,五牛录——甲喇;五甲喇——固山。 共四固山,共四面旗,红黄蓝白四旗,共三万兵力。 附爱新觉罗与满州名称之含义 1、努尔哈赤,取姓为爱新觉罗,爱新就是金,觉罗是族,合而言之,即是金族。以此旗号来团结组织东北女真族的力量。 2、满州:清太宗以前不见此名,清太宗时始称之。后又称满族。建州信佛,佛教有一佛“文殊”,满族人把文殊念成“满住”。满州可能就是从满住演变而来的。(此用吴晗说) 第二节 后金与明朝的战争 一、萨尔浒之战 1)背景:万历46年(后金天命3年,1618年),努尔哈赤攻占抚順。 2)经过:万历四十六年,明兵部左侍郎杨镐为辽东经略,调集军队,准备进军赫图阿拉,消灭努尔哈赤。四十七年二月,杨镐坐镇沈阳,兵分四路围剿后金,会师赫图阿拉。努尔哈赤集中八旗兵力,打歼灭战。仅5 天时间,明军文武将吏死者310 多人,士兵亡者45800 余人。史称“萨尔浒之战”。此役是后金与明兴亡的关键一仗。努尔哈赤由防御转入进攻,明朝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开始全面崩溃。 北路:总兵马林;西路:总兵杜松;南路:总兵李如柏;东路:总兵刘铤。四路9 万余众,号称47万。 二、宁远之战 天启六年(1626)正月,努尔哈赤率兵围攻宁远。守将袁崇焕率明民奋勇抵抗。后金伤亡惨重,努尔哈赤亦因中炮负伤,不久身亡。次年皇太极即位,再攻宁远,败。宁远之战是明金交战以来明军所获得的第一次大胜仗。它遏止了后金对关内的进攻,挫伤了他们的锐气,稳固了明朝宁锦防线,而使得后金国内部产生权利之争,有相当一段时间不敢南犯中原。 三、松山之战 崇祯十四年(1641年),皇太极发大兵围攻锦州。锦州守将祖大寿告急。蓟辽总督洪承畴率吴三桂等八总兵,领兵十三万来援。主张缓进的洪承畴在朝廷的催促下被迫进师松山。皇太极闻知,亲率大军切断明军粮道。洪承畴等被围于松山。崇祯十五年(1642年),松山城破,洪承畴被俘,投降清朝。锦州的祖大寿也率众出降。塔山、杏山也相继落入清军之手。 松山失陷对明朝影响极大,从此明朝在关外已不能再战,完全无力应付辽东局面。 第三节 清军入关与清初社会矛盾 一、清军入关 1、李自成进占北京 崇祯17年3月,李自成进占北京。山海关驻扎明宁远总兵吴三桂的精锐兵力,威胁京城安全。 2、吴三桂降清 1)吴三桂其人:其父吴襄为明朝武将,舅父祖大寿、上司洪承畴在李自成入京均降清,多次修书促吴效法之。李自成促其归降,假意表示归附,同时,又与亲清勾结,共同对付农民军。 2)山海关失守 清统治者打着为崇祯复仇的旗号,得到了以吴三桂为代表的汉族官僚地主的认同,吴主动归附。李自成于1644年5月18日率20万大军开赴山海关,吴三桂、多尔衮共同迎击农民军,李自成兵败山海关,退守北京,旋即弃守。1644年十月,清军入北京,国号大清。 二、社会矛盾 (一)江南人民的抗清 1、剃发令:清统治者强迫汉人依从满族习俗剃发的命令。顺治元年(1644),清政府一度颁布此令,后以人心不服,暂缓执行。次年攻下江南,重行颁布,规定:凡清军所到之处,限十日之内,尽行剃去前半部头发,后半部依满族习俗,削发垂辫,废明朝衣冠,违者处死。激起各地人民的反抗。 2、扬州十日:顺治二年(1645),清军南下,明史可法坚守扬州,与全城军民进行抵抗。阴历四月二十五日城破,清兵曾大肆屠杀十天,八十多万汉族人惨遭杀害。城破时史可法英勇就义。 3、嘉定三屠:清顺治二年(1645年)六月,清军下剃发令,命令十天之内,江南人民一律剃头,“留头不留发,留发不留头”。这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