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部分 现代文阅读
必考部分
专题十六 一般论述类文章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论“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 刘固盛
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蕴涵着内涵丰富的人文精神。其中,“和而不同”的文化精神,既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力量之源,也是造就中华文化浩瀚弘通的博大气象和历久弥新的内在品格。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形成很早,而其完整表述,最早见于《论语·子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在此,虽然孔子是将“和而不同”当做区分君子与小人的标准,但后人以之作为一种文化精神,“和而不同”的内涵就远远超出了君子小人之辨了。
“和而不同”的含义之一,就是多样性的统一与均衡,在文化精神上体现的是海纳百川的包容性。《左传·昭公二十年》记载有齐侯与晏婴讨论“和”与“同”的一段对话。晏子用音乐来说明“和”之意蕴:“声亦如味,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律,七音,八风,九歌,以相成也;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迟速,高下,出入,周疏,以相济也。君子听之,以平其心。心平,德和。”君臣关系亦然:“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干,民无争心。”晏子在此强调的是,君主执政也要像“声和”一样,具有包容精神,能够允许臣下和百姓发表不同的意见与看法,并且要善于听取不同的,甚至是否定性的意见。至于齐侯侍臣梁丘据的做法,晏子则认为这不是“和”而是“同”:“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在晏子看来,这只是简单的同一,绝对地服从,没有包容与调适,显然是行不通的。
晏子所言“声和”、“君臣之和”,强调的都是要“以平其心”、“心平德和”。这就说明,“和而不同”的精神旨归乃在于人的“心和”,即内在心性的宽广包容、通达平和。
“和而不同”的包容精神,既是一种君子之风,也是协调君臣关系、君民关系的准则,同时也适用于处理国家、民族以及各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关系。
“和而不同”的含义之二,乃指尚和而不盲目附和,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在文化立场上则体现出刚健守正的固本精神。和而不排异,和而不苟同,孔子所言“当仁,不让于师”,此之谓也。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化,但从来不会丧失自我,总是能够坚守民族文化的本位性,亦源于此。
“和而不同”,体现出刚健向上的精神气象。《易·乾卦·彖》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天道的运行强健不止,赋予万物性命生机,万物保持太和状态,欣欣向荣。人类的行为则须效法天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是天人之和,充满着蓬勃发展的力量。《乾卦·文言》又曰:“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天道刚健纯粹,万物亨通,自然和畅,社会和美,没有压抑,没有冲突,君子之德亦当如此。
“和而不同”的第三个含义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在文化精神上则表现出生生不息的创造性。
和则生物,这也是老子的思想。《老子》第42章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在这一有关万物化生的经典表述中,“三”通常被解释为“和”,如严遵《老子指归》谷神子注曰:“三即太和也。”唐李约注云:“三者,阴阳相感通而生和气也。”三生万物,即是“和气聚而生万物也”。实际上,和则生的观点,是儒、道两家的共同主张,如《管子·内业》主张:“和乃生,不和不生。”《庄子·田子方》:“交通成和而物生焉。”《荀子·天论》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礼记·中庸》说:“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和则生,同则绝,和而不同,生生不息,从万物的产生到文化的发展,莫不如此。故《易》言“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中华文化经数千年之演进,绵延不绝,总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其“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两项是( )( )
A.在中国文化史上,“和而不同”的思想很早就形成了,并且很早就有了完整的表述。
B.中华文化具有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可以吸收融会各种异质的文化,但在吸收中有时会丧失自我。
C.“和而不同”就会体现出刚健向上的精神气象,正如天道的运行强健不止,赋予万物性命生机,万物保持太和状态,欣欣向荣。
D.和就能生存,同就会灭亡,所以,和而不同,就能生生不息,万物的产生、文化的发展都是这样。
E.只有“和而不同”的文化品格,才能使中华文化经数千年的演进,绵延不绝,总是充满着生机和活力。
2.下列对“和而不同”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和而不同”指和而不排异,和而不盲目附和,和而不苟同,具有自己的独立见解。
B.“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古代诗歌鉴赏2.鉴赏诗歌的语言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古代诗歌鉴赏3.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古代诗歌鉴赏4.理解、领悟诗歌的思想感情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论述类文章阅读1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论述类文章阅读2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1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2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散文阅读2.文意概括题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实用类文本阅读1.筛选并整合文中重要信息含答案.doc
- 2014高考语文(人教版通用)大一轮复习题库实用类文本阅读2.分析结构,概括文意含答案.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集训+一线原创第4部分写作.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辨析并修改病句1.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正确使用成语2.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正确使用成语1.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字形.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1章字音.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扩展语句 压缩语段.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图文转换.doc
- 2015高考语文一轮题库:语言文字运用第2章选用、变换句式.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