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朝文学第一节北朝诗歌北朝诗歌是北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八章 北朝文学
第一节 北朝诗歌
北朝诗歌是北朝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公元五、六世纪,中国古代南北朝时期北朝的诗歌。历史上所谓“北朝”大致开始于北魏道武帝拓跋珪进兵中原,灭北燕前后(公元407年左右);而结束于隋文帝开皇九年(公元589年)灭陈,历时约一百八十多年。
在这个时期中,由于南北政权的长期对峙和许多少数民族入居黄河流域,使北朝的魏、齐、周三代,在文学方面的情况和南朝不很一样。关于南北朝文学的差别,《隋书·文学传》曾有所论述,认为南朝文人“贵于清绮”,擅长诗歌;北朝文人“重乎气质”,便于作应用文字。近代有些学者也主张“北朝文人,舍文尚质”,和《隋书》的看法类似。但也有些学者指出,北朝文人其实都是模仿南朝的,只不过在辞藻绮丽方面还有些不及,并非他们在文风上有什么独创。这一见解是有一定道理的。
南北朝文学在历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为唐诗的繁荣准备了条件。以北朝文学而论,作家和作品虽不如南朝丰富,却也有其一定的历史地位。
1.从北魏道武帝灭后燕进兵中原到孝文帝元宏(拓跋宏因为推行汉化,改姓为元)即位(471年)为止是第一个时期。这个时期北魏境内较有名气的文人只有崔浩和高允等,他们的文章多数是一些质朴的应用文字
2.从元宏即位逐步推行汉化到北魏政权的陵替,分裂为东魏与西魏(534年)为止,是第二个时期。由于魏孝文帝大力推广汉化,士人中从事创作的颇不乏人。据日本僧空海《文镜秘府论·四声论》说,当时“才子比肩,声韵抑扬,文情婉丽,洛阳之下,吟讽成群”。 产生了郑道昭、袁翻、祖莹和常景等文人。他们开始向南朝文人学习,写出过一些比较讲究辞藻的诗和骈文。这些诗人是北朝文学开始兴起的标志。
3.从东魏与西魏对峙到北周灭北齐,隋文帝杨坚代周自立又灭陈统一中国为止,是第三个时期。这是北朝文学的繁荣时代。此时东魏和后来北齐的首都邺城,曾经是北方文化的中心。北魏分为东西两个政权以后,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中心都在东魏境内。一些文人大抵聚居邺城,日本空海大师 在《文镜秘府论·四声论》中曾赞叹北齐文学之盛说:“及宅邺中,辞人间出,风流弘雅,泉涌云奔,动合宫商,韵谐金石者,盖以千数,海内莫之比也。郁哉焕乎,于斯为盛。”
东魏代表作家中最著名的首推温子升和邢劭。
温子升最著名的是《擣衣》诗:“长安城中秋夜长,佳人锦石擣流黄。香杵纹砧知近远,传声递响何凄凉。七夕长河烂,中秋明月光。蠮螉(yēwēng)塞边绝候雁,鸳鸯楼上望天狼。”这首诗的风格已接近初唐歌行,情调尤与沈佺期的《独不见》等诗相近.(沈佺期 《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 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 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 谁谓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
邢劭《冬日伤志篇》诗:“昔时惰游士,任性少矜裁。朝驱玛瑙勒,夕衔熊耳杯。折花步淇水,抚瑟望丛台。繁华夙昔改,衰病一时来。重以三冬月,愁云聚复开。天高日色浅,林劲鸟声哀。终风激檐宇,余雪满条枚。遨游昔宛洛,踟蹰今草莱。时事方去矣,抚己独伤怀。”
稍后于邢劭的魏收,曾与邢齐名争胜。他的诗存者不多,其佳句如“泻溜高斋响,添池曲岸平”(《喜雨》):“凌寒翠不夺,迎喧绿更浓”(《庭柏》)等,似亦未脱齐梁诗习气。尤其是南朝后期经过侯景之乱及西魏攻克江陵以后,一部分南方文人也避乱逃往北齐,如颜之推、萧悫、郑公超等,对北齐文学的繁荣也作出了贡献。北齐后期出现了卢思道、薛道衡和孙万寿等人,都由齐入隋,历来被视为隋代诗人。他们的诗作实际上已超过南朝陈代的多数诗人。试看隋代诗人中较有成就的大抵是北方人,相反地,由陈入隋的江总、虞世基、虞世南等人却没有写出多少佳作。这说明北朝文学是越到后来越繁荣,而南朝文学却到梁中叶以后就走下坡路了。
北齐诗歌除了文人作品外,还有一首少数民族的民歌即高车族将领斛律金所唱的《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是高车族的别名。此歌据说本用鲜卑语唱,经译为汉语,便成了杂言体。诗中反映了高车族的游牧生活与北国的草原风光,为历来所传诵。金元好问曾称赞此诗说:“中州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
第二节 王褒和庾信
和北齐相对立的北周,由于得到了南方的王褒和庾信,所以文坛也颇不寂寞。王褒和庾信都是著名的诗人和骈文家;庾信的辞赋尤多名作。但他们成名都在来到北方以前,只是入北以后,由于生活经历的变化而趋向刚劲。
一、王褒
王褒(约513—576年),出身南朝高门琅琊王氏,梁元帝时任吏部尚书、左仆射。江陵沦陷后入西魏,被扣留不复南返。北周武帝时为宜州刺史。王褒的诗歌现存40余首,多是到北方后所作,抒发羁旅之情、故国之思和边塞风情,风格雄健。如《渡河北》、《关山月》等。王褒对北周文学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有《王司空集》。王褒入北以后,以撰写应用性的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