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都市病PPT.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章 都市病PPT

7.6.3 治疗要点 必须以对症为原则,根据患者出现的不同症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对于电磁辐射导致的月经不调,可给予调经类中草药或西药进行治疗。 对于空调病出现的腹泻症状,可给予止泻类药物。 对于电视病出现的视力下降症状,可给予具有明目功效的中草药治疗、调理。 LOGO 第7章 都市病 *PowerPoint 2002 and up required to use the template. 都市病又叫现代社会文明病。 与现代大都市的“繁华”有直接关系。 其致病的原因有:竞争激烈、学习紧张、工作压力大、人际关系冷淡、过于频繁地使用电脑和手机、上网时间过长以及饮食过于精致、经常熬夜等。 还有许多与环境污染有关。 1 生理健康:人体结构完整,生理功能正常 2 心理健康 ①、富有同情心和爱心 ②、情绪安定,积极向上 ③、性格开朗、热爱生活 ④、能表现出于自己年龄相应的情绪 ⑤、有爱群众和受群众喜欢的能力 ⑥、有责任心 ⑦、有自信心 ⑧、适应能力强 ⑨、与他人和睦相处 ⑩、知足常乐 3 道德健康 4 社会适应健康 健康的四个层次 7.1 慢性疲劳综合症 慢性疲劳综合症,是指一组以慢性持久性或反复发作的脑力、体力疲劳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世界城市人口中,约有20%~30%的受到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威胁。 在我国,慢性疲劳综合症在大、中城市的某些行业中,发病率已经高达50%。 慢性疲劳综合症,其本身是一种疾病,但同时又是某些疾病的早期信号。 因此,对于慢性疲劳综合症的防治尤为关键。 7.1.1 致病原因 慢性疲劳综合症包括了一系列的疲劳症状,因而它的发生主要是多种病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病毒感染、创伤、精神紧张、血压失调、缺钙、节食不当、早餐进食过少、空腹食用甜品、运动过量、肥胖、滥用药物、吸烟、驾驶疲劳、长期坐在电脑前工作、血液积存于腿部静脉等。 另外,慢性疲劳综合症的发生与肝炎、低血糖、风湿性关节炎、抑郁症、经前紧张综合症、更年期综合症等疾病亦有较大关系。 7.1.2 症状表现 慢性疲劳综合症的临床表现以持续疲劳、软弱无力、症状持续时间长、反复发作为特点, 主要包括持续性的强烈疲劳感、低热、淋巴结肿大、体力低下、肌肉疼痛、关节痛、头痛、腰痛、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下降、失眠、精神恍惚、食欲减退、四肢乏力、胸闷等。 专家认为,上述症状只要有6项以上,且症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较长,就可能是患有慢性疲劳综合症了。 7.2 神经衰弱症 神经衰弱症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症,脑力劳动者是高发人群,它亦属于亚健康的主要症状表现之一。 7.2.1 致病原因 ①脑力活动时间过长,精神过度紧张,工作任务过重,同时长期缺乏运动。 ②长期心理矛盾或精神创伤的影响,不能正确面对如失恋、夫妻关系不合、工作受创、上下级关系或同事关系不好、意外打击等。 ③胆怯、自卑、敏感、多疑、依赖性强、任性、急躁、自制力差等衰弱型性格或认知应对功能不良等精神因素。 7.2.2 症状表现 1)衰弱症状。多表现为精力不足、精神不集中、疲劳无力、思考困难、反应迟钝、工作效率降低,即便充分休息也难以改变疲劳状态。 2)兴奋症状。工作、学习或者看电视时容易引起兴奋和联想,入睡前的症状尤为明显,并伴有早醒、多梦等睡眠障碍。 3) 情绪障碍。容易烦恼、易被激怒是主要表现,且经常伴有无助感和情绪上的不稳定。 4)紧张性疼痛。常见有肿胀感、紧箍感,或伴有脖颈的僵硬感。疼痛感在情绪松弛或睡眠较好时可得以减轻,但脑力劳动增加后疼痛感会加重。 7.2.3 治疗要点 1)心理疗法。心理治疗需要有医生或亲友的合理引导,主要应用支持性心理治疗、放松疗法、催眠暗示疗法、音乐疗法等。 2)中西医药物疗法。其中,中药可用桂圆、红枣、柏子仁、砂仁、小麦、百合、莲子等具有镇静、补益功效的药物进行治疗。西医治疗,则可采用抗焦虑药、三环类抗抑郁药、普萘洛尔等药物进行治疗。。 3)运动法。游泳、乒乓球、篮球、划船、跳绳、步行等。 7.2.4 预防与建议 1)注重劳逸结合。在工作之余,多放松和休息,能够让紧绷的神经得到松弛,从而可避免身心过度疲劳以致神经衰弱。 2)保持心胸开阔。生活中出现失意的事情是很正常的,过多地纠缠于不愉快的事情而不能自拔,只会加重自己的心理负担,导致心理失衡。因此,应正确对待不愉快的事情,注意排解心中的烦恼,学会及时调整自己的不良心态,更不要给自己太多的压力。 7.3 信息焦虑综合症 多见于

文档评论(0)

djdji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