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4.0总结精选
工业4.0总结
目前最火热的技术名词,大数据、云计算大致都看过了,现在自然也轮到了工业,而且另外两个更多的是IT界自己炒作的概念。在我看来,大国重器,工业,第二产业,依然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最有力的表现。中国的工业化,尚没有完成,中国的真正强大,依然需要在工业上革新。纵观历史,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首先是工业崛起,具备了超过世界竞争对手的强大生产率。英国如此,德国如此,日本如此,美国如此。所以,按照林毅夫的说法,目前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有美国的1/4,也就意味着中国在工业方面还有巨大的可成长空间。
谈回这本书,这本书应该是为了响应德国政府工业号召,找了业界的主要发言人,进行相应的解读和阐释,应该说工业更像是个政府驱动,尚不是完全的技术驱动和革新驱动。所攒的各个章节在主题思想上和实现路径上,还有观念不统一、愿景不统一、利益不统一等问题,讲工业依然是盲人摸象。对于工业的概念厘清,除了要靠这本书的叙述,更需要靠自己通过经验和学术背景的合理畅想。而两位译者,客观的说,也缺乏对工业界背景的深刻理解,如果没猜错的话,应该来自IT界的某些具体应用领域,所以对整个工业链条的啮合也不是很清楚。文中名词都对,但总体读起来,总是像没有上油的齿轮咯吱作响。
总体来说,这本书我是浮光掠影般的过了一下,也粗略谈谈我对工业的认识:首先要谈的是工业提出的背景。工业首先是德国政府提出来的概念,德国人没有赶上美国人的信息革命,也看到了中国咄咄逼人的后发优势。为了保住德国在世界制造业上的领先地位,保证未来德国在世界大舞台中的大国地位,从而提出了工业的概念。其核心是,保住德国企业未来在工业制造方面的核心竞争优势。在一个小而精悍的企业生态圈内,实现工业制造从需求到管理到制造到反馈的完美闭环,从而实现德国企业对精密制造和按需制造的可控。
德国人的这种工业思路,我认为是错的。工业的专业化会不断衍生出新的职业、行业和企业,即使是再智能的工程机械、再完备的工业管理平台,也无法应对人类对于制造的多样化需求,以及应对这种需求的高度专业化。
未来的工业,更像是移动互联网,任何工业制成品更像是多个APP共同运行之后的物理结果。
正如书中所说,未来工业制造的最重要资源是数据。特别是来自于人联网和物联网中出现的数据,将极大改变制造的形态。而未来最为重要的企业机会,是来自于对于数据的融合汇聚和解读应用。特别是连接人联网和物联网的数据翻译,把人类信息翻译为机器数据,把机器数据翻译为人类信息
所有希望建设通用智能制造管理平台的尝试,很有可能都只是尝试,而无法实际运营。因为工业太复杂,功能太多样,需求太丰富,专业性太强,但在某些工业流程领域实现模块化标准化,并成功孕育相应平台,还是有相当大可能性的。
未来的工业制造,全球只有四个玩家,德国、日本、美国、中国。德国的优势在于标准化,日本的优势是自动化,美国的优势是信息化,中国的优势在于山寨化。这里的山寨化倒不是贬称,是中国要求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所以在标准化、自动化、信息化三个方面并没有明显短板,处于第二三名的水平,算是综合实力最强,而且中国有四个国家中最为齐全的工业门类,也具备了最优良的工业人口基础,对于未来的工业裂变,有着较好的生存土壤。
我觉得全书当中,写得最好的是第四章。而且是最适合主管科教文卫的副总理、科技部、教育部的相关人员好好研究的内容,未来工业制造,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了更为严苛的要求。对于科研来讲,是如何组建强耦合的大规模科研集群的问题。对于教育来讲,是如何加强在职教育培训、如何加强硕士以下级别强融合应用型的问题。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20年中国的竞争力,特别是在高技能工业专业技能人员相对短缺时代的中国全球领导力。
一定要记住的谈资是四次工业革命的分类。第一次是纺织机和蒸汽机为代表的机械生产方式,第二次是以辛辛那提屠宰线和福特汽车流水线为代表的流水线的广泛应用,实现了大规模生产,第三次是以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实现了工业制造的自动化。第四次是以信息技术与工业制造的广泛融合,引发工业制造的信息物理融合革命。
卷板辅助车间 康奇
拥抱工业时代
互联网与工业的融合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核心内容,是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工业。中国已经是制造业大国,要进一步迈向制造业强国工业,或者说信息化和自动化的融合,是必须要加重投入、加快发展的一个环节,而且中国特色的制造业也将带来很大的特殊机会和呈现几大特点:1)信息化已有了基本的发展,但是目前的自动化水平偏低,亟待提升;2)中国制造业也有庞大的市场,尤其是中低端制造业是一个庞大且有中国特色的市场;3)中国人口红利逐步消失也迫切需要提升自动化、智能化和信息化。可以说工业是中国制造业维持强势地位的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Q∕GDW 11894-2018 -电力监控系统网络安全监测装置检测规范.pdf VIP
- 会计档案管理课件PPT.pptx VIP
- CNAB-SI52:2004 基于HACCP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规范(试行).DOC VIP
- ISO45001-2018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培训教材1.pptx VIP
- 能源与环境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润东 可欣 主编第三章 化石能源与环境保护.pptx VIP
- 客房服务第四版完整版全套PPT电子课件.ppt
- ASTMD412硫化橡胶和热塑性弹性体拉伸试验方法.docx
- 中国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书愤》课件-2022-2023学年高教版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pptx VIP
- 安全生产工作指引 一般化工及医药企业现场安全管理指引分册..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