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PDF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第3部分地壳

ICS91.120.25 P1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GB ××××—××××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 第 3 部分:地壳形变观测 Technical requirement for the observational environment of seismic stations Part 3: Crustal deformation observation (报批稿) (本稿完成日期:2004年 4 月28 日) ××××- ××- ××发布 ××××- ××- ××实施 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 GB ××××—×××× 目 次 前言 II 引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地震台站地壳形变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 2 5 干扰源距地震台站地壳形变观测仪器的最小距离 2 附录A (规范性附录)地倾斜观测环境综合干扰的测试方法 6 附录B (规范性附录)洞室地应变观测环境综合干扰的测试方法 10 附录C (规范性附录)钻孔地应变(地倾斜)观测环境综合干扰的测试方法 12 附录D (规范性附录)重力观测环境综合干扰的测试方法 15 附录E (规范性附录)跨断层形变观测环境的综合干扰测试方法 18 I GB ××××—×××× 前 言 本部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 GB ×××××《地震台站观测环境技术要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测震; ——第2部分:电磁观测; ——第3部分:地壳形变观测; ——第4部分:地下流体观测。 本部分为GB ×××××的第3部分。 本部分的附录A 、附录B 、附录C、附录D 、附录E为规范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地震局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地震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25 )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中国地震局第一监测中心、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 福建省地震局。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李正媛、陈志遥、陈德福、王晓权、陈聚忠、邱泽华、苏恺之、吴云、刘序俨。 II GB ××××—×××× 引 言 我国是世界上多地震的国家,也是蒙受地震灾害最为深重的国家之一。减轻地震灾害,是保障社会 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重要措施。 地震台站是获取多种学科观测数据的基地,而确保这些数据的质量和连续性是减轻地震灾害最基础 的工作。 制定 GB ×××××的目的是向社会各方提供保护地震台站观测环境的技术依据和规范地震台站 选址,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第十四条和第十五条。 本部分编制的技术思路为:从对地壳形变观测可能构成影响的来源和影响程度两方面,科学界定环 境对地壳形变观测的影响因素与作用效果。按典型的干扰源对地倾斜、地应变、重力和跨断层形变观测 造成影响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