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和体察诗歌形象.docVIP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把握和体察诗歌形象

把握和体察诗歌的形象 复习目标: 1、明了诗歌的形象的内涵 2、归纳诗歌形象的规律 3、体察诗歌形象的方法 复习的重点和难点:形象的归纳和方法的解读 一、理清相关概念的内涵,为古典诗歌的鉴赏提供一个清晰的参照和指向,使得整个的复习进程可以有序和规范地进行。 高考考试说明规定: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考纲把形象放到第一位,可见,形象的重要地位。但在古典诗歌的鉴赏过程中,意境和形象两个概念的交叉和混杂使用,往往让我们困惑不解,无所适从。下面我们就这两个概念作一下辨析。 问题: (一)、什么是意境,什么是形象,二者有何关系? 明确:意境:此问题历来是见仁见智,莫衷一是。但大多数人认为意就是指作者的主观感情,景是指的是作者所创设的生活图景。意境就是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生活场景融合在一起所塑造的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 归纳:常见的表达程式有两两相对的四组概念: 苍凉、雄浑、莽苍、辽阔、高远、壮阔、深远;(宏阔) 空寂、缠绵、幽静、幽美、宁谧、婉转、朦胧;(细腻) 繁丽、热烈、高亢、繁华、淳朴、喧闹(繁复) 暗淡、渺茫、寥落、萧条、荒凉、冷寂(清冷) 板书:宏阔、细腻; 繁复、清冷 (二)、点拨: 形象:形象既倾注着诗人的审美倾向,也包孕着诗人的感情。它既指叙事诗中所塑造的人物形象,也指抒情诗的抒情主人公(包括作者),也指即兴即景诗歌里的景和物。其实,沧海桑田是形象,大漠孤城是形象,田园风光、湖光山色也是形象。在即兴即景之作里,形象就是意象。 由此可见,形象和意境是一种种属关系和包容关系。意象是意境的构成要件。 板书:形象(意象)---意境---主旨(诗情) 二、归纳诗歌形象 问题:古典诗歌鉴赏中的形象具有那些特点呢? 明确:(一)古典诗歌里形象的主体应该是由诗歌里面的人、事、景、情、物等具体内容构成。 板书:主体内容 示例1、请看2002年的高考试题: 春城洛城闻笛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明确:虽然高考设题时没有直接考察学生的领悟作品形象和感受诗歌意境的能力,但它通过考查折柳这一关键词的作法,将形象的考察暗寓其中,因为,折柳就是折柳曲的省称,其意境是:在春晓人静之时,作者忽然听到了一阵悠扬的笛声,仔细一听,这笛声是折柳曲。但我们体味一下,还是不难发现:在我们的想象的空间里,眼前拓开了一幅画面:夜阑人静一位游子正在聚神凝听,侧耳伸首,想到春天已到来,而自己却漂流在外,不禁思乡之情油然而生。虽不言形象然而人物形象却跃然纸上。 示例2、请看1998年全国高考试题: 题李凝有居 贾岛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复来,幽期不负言。 点评:作者通过对李凝幽居的环境的勾勒和描写,虽然只是渲染和点染某种情调和气氛。却向读者暗示出李凝幽居隐者的身份。第一联是写景而非抒情。尽管作者并没有让李凝露面,但我们仍然可以想见作者所认同的隐居不仕和不与流俗同道的有节操的潇洒的奇男子李凝的形象。 示例3、2000年春季高考试题: 蝉 虞世南 垂诿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赏析:在试题的选肢中,命题者将此诗的形象列入重点。如A项,写蝉的形状和食性,富有象征意义,在意象蝉中,作者那种清和贵的品行就蕴涵在其中了。同时,作者的立身高洁,志正行方而又隐然自得的形象便矗立在人们的眼前。 可见,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高考命题者始终将形象纳入命题的范围内。几乎每年都考。 归纳:古典诗歌的形象是由叙事诗中的人或事组成。如,《春夜洛城闻笛》的凝神闻笛的作者; 咏物或即兴即景之作里面的物或景组成,那么,垂绥、流响、居高的蝉就是形象。 板书:人、事、物、景 (二)、诗歌的形象里面包孕和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审美倾向。 板书:寄托包孕思想感情 点拨: 示例1、张九龄的《感遇十二首》(其一)兰叶春葳蕤,桂花秋皎洁,以兰叶的葳蕤和桂花的皎洁来抒发自己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的不求人知,孤芳自赏的高雅情致。在诗人着力描绘的葳蕤和桂花上,不正是包孕了作者的向善和高洁的品行吗?那种赞赏和褒奖的口味是何等的强烈。 示例2、 《采莲曲》(其二)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点评:这首诗描写了一群美丽、天真、烂漫、勤劳的采莲少女的形象。作者没有将少女置于中心地位,却把少女放置在荷塘中,让她们夹杂在田田的荷叶、艳艳的何丛之中。使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创设了一种优美的意境。试想一下,在这美丽的景色和美丽的少女的形象上面,难道就折射不出作者那种热爱大自然的情怀和喜爱之情吗? (三)、诗歌的形象往往代表相对固定的意义并能传达情感、揭示主旨。 板书:意义、情感、主旨 点拨:在诗歌里,既然形象本身倾注了作者的

文档评论(0)

ipad0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