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地理学 第8章 案例分析2-上海浦东.ppt

城市地理学 第8章 案例分析2-上海浦东.ppt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城市地理学 第8章 案例分析2-上海浦东

1992年邓小平视察上海,提出“上海人民思想再解放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更快一点”,“浦东开发比深圳晚,但起点可以更高,我相信可以后来居上”。 1、自然条件 浦东新区东临东海,北濒长江,面积520平方千米,大部分地区以农业为主,开发空间大、开发成本低、开发难度小、水源供应充足。 2、开发总体布局 上海浦东新区坚持整体规划,滚动发展,进一步优化城市形态和功能布局。总体来说,它的发展布局为一轴三带。 3、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 4、观念和文化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摘自邓小平1991年2月18日视察上海讲话 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全局进展中,深圳是突破,浦东是冲锋。用经济学家的话说,改革开放之初经济特区的设立是中国迈向经济开放实验性的一小步,浦东开发则是将中国经济推向深入的战略性创举。 上海提出相应国家战略的明确方针“开发浦东,振兴上海,服务全国,面向世界。” 2009年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浦东新区成为上海“两个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2009年4月,国务院批复同意将上海市原南汇区行政区域并入浦东新区,浦东新区又一次迎来了改革发展的春天。 浦东开发20年来,年均经济增长18%左右。与南汇区合并之前,浦东以上海1/8的人口、1/11的土地面积,创造了上海1/4的GDP和工业总产值、1/2的外贸出口总额和1/3的利用外资总额,等于在短短19年里再造了一个半当年的上海。 曾经阡陌纵横的浦东,在不到20年时间里成为一座功能完备、环境优美、适宜人居的城区,形成了 “一轴三带六个功能区域”城区布局。 五、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1.非公经济发展不足。 2.商务成本不断提高。 3.越来越受到全球市场波动的影响。 4.浦东新区的发展面临周边地区激烈的竞争。 * * 案例部分: 第二章 上海浦东 主要内容: 开发开放条件 2 开发开放的时代背景 1 浦东特区的建立和开发历程 4 开发开放的意义 3 不足和面临的问题 5 一、开发开放的时代背景 1 国际产业转移快速发展 20世纪90年代,快速崛起的亚太经济成为当时世界经济发展的一个亮点,太平洋沿岸部分城市借势崛起。与此同时,世界经济步入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新阶段。 2 国内改革步入新阶段 我国对外开放地区进一步向北拓展,我国经济重心之一的长江三角洲因而被列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重点区域。 3 上海市建设城市新区的需要 二、开发开放条件 三、开发开放的意义 四、浦东特区的建立和开发历程 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 1.1990年~1995年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阶段,即形态开发阶段。浦东开发开放初期提出了“规划先行、金融先行、基础设施先行”发展思路,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实现了高起点规划、高强度投入。 2.1995年~2005年以功能性开发为主导的开发阶段。1995年,上海市委市政府提出浦东开发要由形态开发转向功能开发,即在形态开发的基础上,深入开发浦东各经济区域的功能,并且确定了各开发区功能性开发的目标。 3.2005年以来综合配套改革试点阶段。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浦东新区进行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 *

文档评论(0)

yurixiang131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