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通用的PPT课件演示文稿幻灯片医学教育策划
赵 云 周 瑜 四大名著之一 四大奇书之一 中国古典长篇小说的开山之作 章回小说的开山之作 历史演义小说的开山之作 《三国演义》: 关于“演义” 1、“演义”一词,始见于《后汉书》 《后汉书·周党传》:“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 演义:推广、详述道理 2、唐以后用于书名。苏鹗《苏氏演义》 3、宋元时期普遍称“讲史”为“演义”。 4、明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始用“演义”之名称历史小说。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作者与版本 (一)《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 在三国史料、民间传说、宋元平话、戏剧的基础上,最后由罗贯中“据正史,采小说,证文辞,通好尚”创作成书。这是一部世代积累型小说。 1、三国史料 陈寿《三国志》与裴松之注。西晋陈寿《三国志》以纪传体形式记述了三国的主要人物及其事迹。陈寿之后,南朝刘宋裴松之为之作注。裴注文字超过《三国志》文字的三倍,征引的史料是二百多种,极大的充实了《三国志》的内容。 范晔《后汉书》 司马光《资治通鉴》 朱熹《通鉴纲目》 2、民间传说 小说方面,魏晋《世说新语》、《搜神记》等著作,不同程度的记载了一些三国人物及其事迹。 3、民间平话 宋元出现“说三分”专家。 三国故事出现明显的“尊刘贬曹”思想倾向。 苏轼《东坡志林》载王鹏语曰:“涂巷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颦蹙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元代至治年间刊印的《全相三国志平话》 4、戏剧 金院本关于三国故事的剧目。“刺董卓”、“襄阳会”等 元杂剧,以三国故事为重要题材。据《录鬼簿》、《录鬼簿续编》等记载,元代以三国为题材的杂剧约六十余种,现存二十余种。 在三国史料、民间传说、宋元平话、戏剧的基础上,最后由罗贯中创作成书。这是一部世代积累型小说。 罗贯中的再创造(与《三国志平话》比较) 1、增加的篇幅,提高了语言艺术水平。 2.适当的集中、典型化。 (二)《三国演义》的作者 贾仲明《录鬼簿续编》:“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 有人说他是“有志图王者” 有人说他是施耐庵“门人” 罗贯中著作:小说除《三国演义》外,还有《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五种。杂剧现仅存《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一种。 (三)《三国演义》的主要版本 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版本。 24卷,240则,每则前有七言单题。题名“陈寿始传,罗贯中编次”。 李评本:《李卓吾先生批评三国志》,简称“李评本”。此本不分卷,将240则合并为120回,目录由单题变双题。有眉批、总批。 毛评本:清康熙年间毛纶、毛宗岗父子刊本《三国演义》。对“李评本”回目、正文多有修改、增删,进一步强化“尊刘贬曹”倾向。是三百多年来最流行的版本。 二、《三国演义》的内容和主题 纵向看,全书120回,分三大部分: 1—33回,写汉末动乱和群雄并峙,曹操集团的崛起和壮大。 34—85回,写刘备集团的崛起和壮大,三国鼎立的形成,以及蜀国南征北战,互相争雄。 86—120回,写三国的衰落,最终为司马氏所统一,建立西晋王朝。 (一)《三国演义》的基本内容 横向看:《三国演义》展示了三国时期近百年的历史画卷 描写了三国近百年的战争史; 描写了魏、蜀、吴三国间尖锐复杂的政治斗争; 描写了令人眼花缭乱的外交手段; 描写了在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经验; 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 (二)《三国演义》的主题 “正统”说 “忠义”说 “拥刘反曹反映人民愿望”说 “反映三国兴亡”说 “歌颂理想英雄”说 “赞美智慧”说 “天下归一”说 “讴歌封建贤才”说 “悲剧”说 “总结争夺政权经验”说 “追慕圣君贤相鱼水相谐”说 “宣扬用兵之道”说 “人才学教科书”说 “向往国家统一歌颂忠义英雄”说 “总结历史经验”说 “无固定主题”说 刘备 ——“明君”典范 1、寄托了人民的明君贤臣理想 《三国演义》第60回刘备说:“今与吾水火相攻者,曹操也。操以急,吾以宽;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谲,吾以忠:每与操相反,事乃可成。若以小利而失信于天下,吾不忍也。” 诸葛亮、关云长等——“贤臣”的典范 “拥刘反曹”的具体表现: 内容上,把刘备写成“仁君”、曹操写成“奸雄”。 结构上,把刘蜀放在首位,而曹魏显居其次。 语言上,多称刘备为玄德、皇叔、豫州、先主;而对曹操或直称其名,或多称小名,甚至称“贼”、“汉贼”、“国贼”。 2、“拥刘反曹”的思想倾向 明代文学 概 说第一章 《三国演义》第二章 《水浒传》第三章 《西游记》第四章 《金瓶梅》及其它长篇小说第五章 明代拟话本第六章 明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