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哲学]第三章实践与世界
第三章 实践与世界dierzhangshijianyushijie主讲人:朱秀英 教学目的和要求: 通过学习,熟练的掌握实践的本质、基本特征、运行机制及其世界观意义; 搞清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了解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与统一。 学习重点: 实践的本质; 基本特征; 实践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 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对立与统一 有现实意义的问题: 1、当代大学生要牢固树立实践的观点; 2、实践的主体及作用; 3、改造主观世界的意义; 4、自在世界与人类世界的统一; 5、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学术界争论的问题: 1、关于实践的定义问题 2、关于实践的性质问题 3、关于实践的要素问题 4、关于实践的形式问题 5、关于主体的概念问题 6、关于客体的概念问题 重点参考书目: 1、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 2、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列宁选集》第2卷。 3、毛泽东:《实践论》,《毛泽东选集》第1卷。 教学内容安排: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第二节 实践与世界的二重化 第一节 实践的本质和基本特征 实践是人类特有的对象活动,是人类的存在方式(humanity‘s existence way) 。实践有自己的独特的本质、特征、形式和运行机制。 一、实践——人类的存在方式 1、实践(practice)是以改造物质世界为目的的对象化活动 (1)实践的本质 (2)实践的基本特征 (3)实践的基本形式 (4)实践的手段 (5)实践的尺度 (1)实践的本质(practical essence) “实践”一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以前,有些哲学家已经使用和探讨过。 在中国古汉语中,实践是由“实”(实际)和“践”(践履)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概念,意思是实际的践履。 西方哲学使用的实践概念源于希腊语,具有活动、积极的意思。 在词义上,实践指实行、履行,指的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有意识的活动。 传统哲学对“实践”范畴的理解,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 第一,实践是一种道德活动。 德谟克利特(Democtitus)认为,美德不仅是个人的道德品质,而且与完成事业的技术能力和熟练程度相联系。 苏格拉底(Soctates)也说过:“我将永不停止哲学的实践和教诲、劝勉我所遇到的任何一个人,照我的方式对他说:你,我的朋友,伟大、强盛而且智慧的城市雅典的一个公民,像你这样只注意金钱名位,而不注意智慧、真理和改进你的心灵,你不觉得羞耻吗?” 康德(kant)把实践的概念引入哲学,提出了“伦理理性(ethics rationality )”和“实践理性”的概念。在康德看来,实践理性(practice rationality )通过规范人的意志而支配人的道德活动。 中国清初的唯物主义哲学家颜元(公元1635——1704)就强调“习行践履”,即实现封建道德原则的个人活动,是脱离社会的个人修身养性。 第二,实践是一种科学实验。 罗吉尔培根(Roger Bacon)认为,权威、习惯、成见、虚夸是通向真理的四大障碍。因而,他主张要认识真理必须进行实验。 近代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始祖弗兰西斯培根(Francis Bacon)也把实践理解为实验,指出:关于自然本质的知识不是由感官直接观察得来而是通过人们作用于自然事物的实验活动取得的。 第三,实践是一种精神活动。 唯心主义哲学家从精神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唯心主义基本前提出发,把“实践”看成精神的活动。 主观唯心主义者(subjective idealism )把实践看成是纯粹的主观精神的活动。 如,中国儒家学派中唯心主义者把“修身”“养气”“静坐”等说成是实践。 中国明代的哲学家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他说“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 客观唯心主义者(objective idealism )把实践看成是独立于人脑之外的客观精神的活动。 例如,黑格尔所谓“实践就是指绝对精神”自我认识过程中的一个环节。他说的实践也是精神性的活动,是“绝对观念”自我运动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人们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第四,实践是人的现实感性活动。 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把“实践”和“生活”(life)联系起来,将实践理解为生活、行为、现实、事实等感性活动。但费尔巴哈始终把实践只是看成是一种生活实践。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反映主体和客体、主观和客观之间的现实关系的范畴,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 一方面,它不仅包括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也包括改造主观世界的活动。 另一方面,实践不仅是指能直接引起客观对象变化的活动,而且还包括以变革现实为目的、为变革现实所作的一切探索性的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