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历年试卷.doc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历年试卷.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关系学试题历年试卷

全国2004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关系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8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公共关系的主体是( ) A.组织 B.传播 C.公众 D.个人 2.下列思想家中,被后人誉为公共关系之父的是( ) A.马斯洛 B.艾维·李 C.韦伯 D.伯尼斯 3.被称为广告发展全新阶段的是( ) A.全面服务期 B.传播分离期 C.广告分离期 D.整合传播期 4.1923年出版的被称为公共关系理论发展史的“第一个里程碑”的专著是( ) A.《公众舆论的形成》 B.《公共关系学》 C.《有效的公共关系》 D.《舆论》 5.创办我国第一个公共关系本科专业的高校是( ) A.复旦大学 B.北京大学 C.中山大学 D.南京大学 6.适用于组织的开创阶段,以及某项事业或产品服务初创、问世阶段的公共关系行为模式是 ( ) A.建设型公关 B.维系型公关 C.防御型公关 D.进攻型公关 7.传播沟通对象中,最具社会权威性的对象是( ) A.顾客公众 B.媒介公众 C.政府公众 D.社区公众 8.对公共关系下定义时,强调公共关系是一种公众性、社会性的关系或活动的是( ) A.管理说 B.传播说 C.咨询说 D.关系说 9.美国著名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的传播模式是( ) A.5W模式 B.把关人理论 C.两级传播模式 D.受众选择“3S”论 10.我国政府公关工作所奉行的首要原则是( ) A.真实公开原则 B.公众利益至上原则 C.科学指导原则 D.整体统一原则 11.用来表示组织与社会各界具有关联性和共同性的公共关系广告是( ) A.形象广告 B.公益广告 C.观念广告 D.响应广告 12.公共关系的PDCA工作法中,P指( ) A.计划 B.实施 C.检查 D.总结 13.马斯洛在其需要层次理论中认为,人的最低层次需要是( ) A.安全需要 B.生理的需要 C.归属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4.美国19世纪中叶风行的报刊宣传活动,可以说是公共关系的发端时期,其代表人物是( ) A.艾维·李 B.格鲁尼格 C.巴纳姆 D.伯尼斯 15.通过胜任感和成就感来获得满足的需要是指( ) A.安全需要 B.社交需要 C.自尊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 16.老主顾、常客、社区居民属于( ) A.个体公众 B.临时公众 C.周期公众 D.稳定公众 17.作为一门课程,公共关系学首次在大学内被讲授是在( ) A.哈佛大学 B.纽约大学 C.斯坦福大学 D.波士顿大学 18.反映人们某种要求、期望、未实现的梦想以及未满足需求的流言是( ) A.愿望流言 B.恐怖流言 C.攻击流言 D.消极流言 19.人们在认识事物或人的时候,往往把认识对象的某些突出的特征或品质推广为对象的整 体印象和看法,从而掩盖了对象的其他特征或品质,形成某种幻化的知觉,这一心理现象是( ) A.首因效应 B.近因效应 C.晕轮效应 D.定型作用 20.目前,我国较为盛行的公关人员应急培养方式是( ) A.公关培训班 B.函授教育 C.大专培训班 D.见习培训 21.对公众进行较为具体分类的开创者是美国的( ) A.康非尔德 B.亨特瑞克斯 C.马斯洛 D.霍夫兰 22.道德规范、社会舆论、风俗习惯,属于影响和改变态度因素中的( ) A.宣传因素 B.团体因素 C.社会因素 D.个性因素 23.以下各项中,属于公共关系对组织的直接功能的是( ) A.树立组织的良好形象 B.提高个人素质 C.优化社会环境 D.危机处理 24.在组织形象要素分析的过程中,制作“组织形象要素调查表”时,所依据的“语意差别 分析法”又可称为( ) A.CIS法 B.SD法 C.

文档评论(0)

feixi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