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校勘.pptVIP

  1.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讲--历史文献的校勘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例: 今本《老子》第二章:“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帛书《老子》:“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2)本校法 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 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陈垣于《元典章》曾以纲目校目录,以目录校书,以书校表,以正集校新集,得其节目讹误者若干条。至于字句之间,则循览上下文义,近而数页,远而数卷,属词巨事,抵牾自见,不必尽据异本也。此法往往只能提出问题而不能决定正误。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例: 《淮南子·诠言》:“目好色,耳好声,口好味,此四者,耳目鼻口不知所去取,心为之制,各得其所”。 刘文典《三余札记》:“耳好声”后面脱“鼻好香”。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3)他校法 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 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例: 《荀子?劝学》:“蓬生麻中,不扶自直”。 孔颖达《尚书?洪范正义》:“《荀卿书》云:‘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俱黑’”。 《史记?补三王世家》(褚少孙所补):“传曰: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泥,与之皆黑”。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4)理校法 理校法是运用分析、综合手段,根据事理来推正古书文字讹误的一种校勘方法。所谓理校法,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即根据本书上下文和史事的其它例证作出判断,以定其是非。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例: 《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泰山若厉,国以永存,爰及苗裔”。 注:“黄河”一词在唐以后才出现,以前则称“河”,此“黄河”为唐宋以后补上。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四)校勘结果的处理 在错误处作注,然后放到注文里连同注释混在一起说明; 或是在定本后附上校勘记; 另一种办法是直接改掉错字,但使用者少; 还有一种是把校勘结果写在自己的笔记或札记中。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一.校勘、校对 (一)校勘 校勘的本义是比较审定。 校勘学上所说的校勘,专指古籍的校勘。 校勘是集各种版本,比较其异同,判断其正误,是古籍整理中的一项专门工作。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从过去的有关记载考察,早在南北朝时,“校”和“勘”二字便作为核对文字的意义连在一使用了,不过那时不叫“校勘”而称“勘校”。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北齐魏收所撰《魏书》卷67《崔光传》中,就已出现了“勘校”一词。神龟元年(518年)崔光曾上表谈论熹平石经的残损情况,希望能进行补缀,朝廷下诏“便可一依公表”。于是崔光“乃令国子博士李郁与助教韩神固、刘燮等勘校石经,其残缺者,计料石功并字多少,欲补治之”。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宋代的馆阁,已增设了“校勘”一职,可见“校勘”一词至迟到宋代就已普遍使用。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校勘的范围应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文字正误、衍脱、倒置、错简等的审核,以示版本之真; 一是对内容和有关记载是否真实可靠的审核,以求史实之真。 这就是校勘求真的二重性。以前者为主。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二)校对 校对是书刊出版中的一项专门工作,它是根据原稿核对排好的版样,达到一致无误。校对有明确可靠的原稿为依据。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二.校勘与校勘学及其源流 校勘学是把校勘工作作为研究对象,对它的历史、方法、原则进行系统的研究,总结校勘古籍的实践经验和社会价值,并为校勘古书的实践活动提供系统科学的理论指导的一门科学。 第七讲 历史文献的校勘 校勘的端绪在春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早在周宣王时,宋国大夫正考父就“校商之《名颂》十二篇于周太师,以《那》为首”(《国语·鲁语》)。 第七讲 历史

文档评论(0)

zijingli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