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七章-新闻传播业
第七章 新闻传播业 第一节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与发展 第二节 新闻传播业的性质 第三节 新闻传播业的社会功能 第一节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与发展 一、新闻传播业及其基本特征 1.新闻传播业是新闻传播机构及其业务活动的总称。 ①新闻传播机构,以制作、传播新闻产品为核心业务的新闻媒介组织及为新闻媒介组织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相关机构。 ②新闻业务活动,指以传播新闻信息为主的信息采集、加工、传播活动;新闻媒介组织的经营管理活动;为新闻媒介组织提供支持和服务的相关活动等。 2.现代新闻传播业的基本特征 ①专业的并具有一定规模的新闻传播机构 ②专职从事新闻采集、传播及相关经营管理、教育、研究的从业者 ③专业化的新闻传播工具与手段。 ④公开地经常性地面向全社会的新闻业务活动。 思考: 新闻传播业是何时产生的? 新闻传播业的产生发展有何规律? 掌握新闻传播业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对新闻传播业的发展有哪些启示? 二 新闻传播业发展的历史进程 1.古代报刊:报纸的雏形 ①欧洲报纸的雏形。公元前59年,古罗马帝国的《每日纪闻》和《元老院法令》。 ②邸报 封建社会官方发布消息的政府公报,也叫“朝报”、“杂报” 、“进奏院状”等。不定期出版,每期单张。 它创办于2000多年前的西汉初期(约公元前二世纪左右)。当时西汉实行郡县制,各郡在京城长安都设有驻京办事处,即“邸”。驻京官员定期把皇帝的谕旨、诏书、臣僚奏议等官方文书以及宫廷大事等有关政治情报,写在竹简上或绢帛上,传送地方长官, 即“邸报” 。自汉、唐、宋、元、明直到清代,《邸报》的名称虽屡有改变,但发行却一直没有中断,其性质和内容也无大变动。 现存最古老的邸报是“敦煌邸报” ,发行于公元887年。 官报的新闻发布受到统治阶级的控制(产生、内容、读者)。 唐光启三年(887年)的敦煌唐归义军《进奏院状》,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报纸、最早的邸报,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 “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影漫漶,不甚可辨。 ” ——《中国雕版流考》 ③中国的民间报纸 “小报”:起始于北宋末年,流行于南宋,以刊登时事性政治材料为主,偶尔摘登邸报的要闻,朝廷内部消息。 “京报”:16世纪中叶,明代开始允许民间私设报房翻印,出售邸报,又叫“邸抄”。 封建官府对民间报纸控制很严。 “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纸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如,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 ‘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焉,则事涉不密;其不密焉,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愚欲望陛下深如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之。” ——宋(周麟之)《海陵集.论禁小报》 2.古代报刊的传播特征 ① 内容单一、传递速度慢。 ②新闻活动规模小,基本上是对特定对象进行的定向传播,而没有无定向的大众传播。 ③没有产生以收集和公开向社会发布新闻为职业的机构。 ④新闻活动基本由统治阶级所垄断。 2.16-17世纪中叶:报业诞生 16世纪是欧洲也是世界历史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进入16世纪以后,城乡商品经济的发展,使得国内外市场空前扩大,地区之间和国家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而发生在15、16世纪之交的“地理大发现”,又加速了这一进程,增进了欧洲和世界各地的经济文化联系。随着封建主义生产方式逐步向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变,旧的社会秩序开始瓦解,强烈的社会动荡接连不断,社会信息量空前增加。 ①“手抄新闻” 16世纪,手抄新闻在欧洲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最早萌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的威尼斯出现,被视为新闻传播业的萌芽。17世纪初达到高潮,17世纪末逐渐消亡。 ②“新闻书” 大致在手抄小报流行的同时,西欧等地陆续出现了一些不定期的新闻印刷品,16世纪后期,逐渐出现了定期的新闻印刷品,并且有了固定的名称。起初刊期较长,或一年或半年。 据记载,德意志境内1502年出版过报道打败土耳其人的印刷品,并且首次使用了“Zeitung” (报纸)一词。英国1513年出版过有关苏格兰战争的新闻书. 1588年出现了刊期为半年、以书籍形式出现的大事汇编之类的印刷品《博览会编年表》,在法兰克福半年一次的博览会上发售。1590~1610年间英国的新闻书有过大约450种。 1620年,荷兰人在阿姆斯特丹开始印刷新闻书。内容:报道德国和欧洲大陆其它国家的政治、军事、商业等新闻。 特点:发行周期长,反映的地域范围广阔,不限于本国;不定期;少有固定用户。 新闻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