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神经系统的功能新.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神经系统的功能新

作业:大脑、小脑是如何参与随意运动的产生的? 二、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一)植物性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交感神经与副交感神经具有拮抗性质。 交感神经作用广泛,副交感神经作用局限 交感神经作用在于促进机体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紧张状态) 副交感神经保持机体休整、恢复、积蓄能量(安静状态) 例:安静状态副交感神经占优势,表现为心跳减慢,减弱,胃肠运动加强,消化液分泌 (二)各级中枢对内脏运动的调节 1、脊髓:例出汗、缩血管、排尿等简单反射 2、脑干网状结构:心血管中枢、呼吸中枢、呕吐中枢、吞咽中枢------活命中枢 3、下丘脑:可控制脑垂体分泌,从而调整内脏功能,是将植物性功能、躯体运动、内分泌调节联系起来的较高级中枢 4、边缘系统: 与嗅觉和内脏活动有密切关系,还参与情绪性活动。海马还与近期记忆等高级神经活动有关。 例如动物摘除杏仁核,饱食感消失,此外,情绪反应降低,容易驯服 5、大脑皮质:刺激皮质,除躯体运动外,还可产生血压、 呼吸、消化管、直肠、膀胱等收缩变化。 四、神经系统的高级功能 (一)条件反射学说 1、概念 1)非条件反射:机体先天形成,不须后天训练就可发生的反 射活动。例婴儿吮奶,趋利避害,这类反射使机体初步适应 环境,对个体生存、种系生存有利。 2)条件反射;经后天训练,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一定条件形成 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高级神经活动,这种 反射提高了机体的适应能力,扩大机体的反应范围,更适于复 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人类的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对具体刺激信号作出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对抽象语言、文字、图形信号作出的条件反射 第二信号系统是在第一信号系统或非条件的反射的基础上发展 形成的 例:吃梅止渴 望梅止渴 谈梅止渴 非条件反射 第一信号系统 第二信号系统 谈虎色变,画饼充饥? 2、条件反射的建立:以巴甫洛夫的食物性唾液分泌条件反射 为例。P104 ①前提:非条件刺激(食物)引起非条件反射(唾液分泌) 对唾液分泌而言,铃声是中性刺激(无关刺激) ②结合强化:喂食前铃声单独作用几秒钟,再喂以食物,多次 结合训练。 ③建立暂时联系,条件反射建立。 :在皮质代表区,非条件刺激(食物)引起的兴奋灶较强,中性刺激(铃声)引起的兴奋灶较弱,较强的兴奋灶可吸引较弱的兴奋灶,两兴奋灶间形成暂时功能联系,中性刺激转变为条件刺激,条件刺激单独作用时,引起兴奋沿暂时联系到非条件刺激的兴奋灶,引起相应的反射活动。 条件反射是个体后天获得的,建立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的。 3、条件反射的抑制: 1)非条件抑制: ①外抑制:在条件反射形成有过程中或形成以后,任何突然 出现的新异刺激都可使条件反射消失。 因而,条件反射形成应在无干扰的环境下形成。 ②超限抑制:当刺激过强,超过皮质的工作能力时,皮质细胞会将兴奋转为抑制,称超限抑制。 例,铃声过大,产生痛觉,不形成唾液分泌的条件反射。 2)条件抑制(内抑制): ①消退抑制:条件反射形成后,施以条件刺激,但不给予非条件刺激结合强化,大脑皮质发展起来的抑制过程。 消退只是暂时现象,若长时不强化,条件反射消失。 ②分化抑制: 条件反射的泛化:条件反射形成后,给予与条件 刺激相类似的刺激也能引起同样的条件反射。 例100HZ的声音与800HZ的声音引起唾液分泌。 条件反射的分化:与条件刺激类似的刺激得不到强化,在大脑皮质引起抑制。 ③延缓抑制:使条件刺激与非条件刺激相结合的时间 间隔延长,在大脑皮质产生的抑制过程。 例,条件刺激为皮肤机械刺激,强化时间渐延长,最 后固定为3分钟,则前1 分半钟不唾液分泌,后1分半钟 渐兴奋。这样不致过早唾液分泌,只有在非条件刺激 即将出现时才开始反应,体现适应的精确性。 4、条件反射及其抑制的生物学意义 1)条件反射的生物学意义:提高了机体的适应能力,扩大机体的反应范围,更适于复杂多变的生存环境。 2)条件反射抑制的生物学意义:使大脑皮质的活动不断地得到纠正而逐渐完善,对无义信号不反应,对有义信号发生反应,并在时间上、分辨上达到精确,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复杂生存环境。同时,抑制还有保护作用,超限抑制和睡眠可避免皮质工作过劳受损,抑制过程中合成代谢占优势有利于脑细胞的恢复。 (二)大脑皮质电活动 1、自发脑电活动:大脑皮质无任何明显刺激时,持续节律性的电位变化。 2、诱发电位:当感受器或传入系统受刺激时,在大脑皮质的一定部位记录的电位变化。通过诱发电位研究各种传入神经在皮质的投射部位及其是否正常。 3、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 把引导电极安置于颅外头皮表面所记录到的皮层自发电位活动称为 。 ㈠ 脑电图的波形   ?波 8 - 13

文档评论(0)

xy8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