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演示文稿演讲PPT学习教学课件医学文件教学培训课件
植物安全生产概论 * 扬州大学园艺与植物保护学院 纪兆林 植保措施的正确应用 肥料的合理使用 栽培管理措施与植物安全生产 品种布局与植物安全生产 复习回顾: 第二章 植物生产过程中的安全性 一、农业生物灾害概况 指有害生物在一定条件下爆发或流行对农业造成重大危害和损失的自然变异过程。 农业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的关系:(1)共生。(2)原始协同。(3)种间竞争。(4)寄生。 农业生物灾害依其发生频率可分为常发性、周期性、偶发性三类。 依据发生范围可分为广域性、区域性、迁移性三类。 (一)农业生物灾害的概念 (二)农业生物灾害的特点 农业生物灾害具有以下发生特点: 1、种类多,受灾体广 2、受灾面积大,损失严重 3、成灾频繁 4、迁移发生,成灾突然 5、形态多变,测报防治难度大 6、生物之间相生相克 2009年5月,伊犁河谷春秋草场和部分冬草场发生蝗灾,受灾面积达210万亩。 2002年,阿富汗遭遇近30年来最为严重的蝗虫灾害。 2004年,西非地区遭受了15年来最严重的蝗虫灾害,塞内加尔受灾情况最为严重。 澳大利亚昆士兰遭受蝗灾,2010 内蒙古近9000万亩草场遭遇蝗灾,2011 山西40万亩农田遭受蝗灾,2011 伊犁由于降水偏少致10万亩草场遭蝗灾,2012 马达加斯加蝗虫过境,中东多国启动蝗虫警戒,2013 (三)农业生物灾害的防治途径 减轻农业生物灾害的主要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选育推广抗生物灾害的作物和畜禽鱼品种,发掘利用农业生物自身的抗耐害及补偿能力抑制和减轻危害。 (2)保护和利用自然界的有益生物特别是有害生物的天敌,应用生物防治技术。 (3)推广多因素综合协调管理的保健栽培和饲养技术,创造有利于农业生物不利于有害生物的生态条件。 (4)发展高效喷洒和注射器具,合理使用农药和兽药。 (5)严格检疫。 (四)办好植物医院(植保站/农技站) 1、乡(镇)级植物医院(站)的任务 (1)监测病虫草鼠害的发生动态。 (2)将防治信息传递到广大农户。 (3)田间巡诊现场指导和应邀出诊。 (4)值班医生为农户门诊,开出处方,进行技术咨询。 (5)零售供应农药,宣传正确使用方法。 (6)试验示范,推广适用新农药新方法。 (7)根据自愿互利原则与鉴定有偿技术服务合同,开展技术承包。 (8)培训示范农户,建立样板。 (9)制定切实可行防治技术方案供领导决策参考,协助乡政府组织 农户防治。 (三)植物病害的发生发展和侵染 植物病害的病程分为接触期、侵入期、潜育期和发病期四个阶段。 (1)接触期 与寄主植物相接触。 (2)侵入期 不同病害具有不同侵入途径,并要求有一定的温度、湿度、养分和光条件。 (3)潜育期 病菌与寄主建立营养关系到植物表现出明显症状为止,长度主要取决于温度。 (4)发病期 表现出以下病变特征: ▲组织学病变:如肿瘤、丛枝、簇生、毛根等过发性病态畸形,矮化、衰弱、小果等抑制性病变,腐烂、坏死等破坏性病变。 ▲生理病变:如呼吸失常、频率加快、体温升高、水分丧失等,可造成营养恶化,代谢失常。 ▲形态病变:有的是斑点状,有的是全身性的。真菌产生孢子,细菌产生溢脓。 1、病程(侵染过程) 包括三个环节: ①初侵染和再侵染; ②病菌越冬或越夏; ③病菌的传播。 其中再侵染又分为频繁发生、不常发生和不发生等,防治措施要根据其特征确定。 2、病害循环 (四)植物病害的防治 包括三个方面:消灭或抑制病原,提高寄主抗病性,控制环境条件使之不利于病原而有利于寄主。在实施上可建立四道防线: (1)检疫 防止将新病原引入无病区,一旦引入立即就地封锁消灭。 (2)免疫 选育推广抗病品种,改进栽培管理提高寄主抗病性。 (3)保护 用农药和其它方法保护感病寄主免受灾害。 (4)治疗 对已感病株用内吸剂或理疗法治疗。 2、植物检疫 3、抗病育种 是最有效、经济和易于推广的方法。 1、防治途径 主要原理是: (1)切断侵染途径,防止病菌对植物的接触,抑制其繁殖或创造不利于病菌活动的环境。 (2)创造和改善植物生长的环境。使植株健壮提高其生活力和抗病性。 具体措施是: (1)合理轮作 (2)正确的播种技术 (3)合理施肥 (4)田间卫生 (5)收获贮藏 4、栽培防治 5、化学防治 防治细菌和真菌类的化学药剂统称为杀菌剂,可分为保护性药剂、内吸治疗剂和铲除剂三类。 提高农药使用效率需要对症下药。 应掌握时机,力争控制在初发阶段。 应根据作物对药剂敏感程度掌握合理剂量作到安全用药。 应看天用药,防止因高温、下雨等原因使药剂失效或流失。 (1)利用外观形状不同剔除或筛选。 (2)利用比重不同选种。 (3)热力杀菌。 (4)晒种。 (5)单分子薄膜。 6、物理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