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滕王阁调研分析报告
素有“西江第一楼”之誉的滕王阁,雄踞南昌抚河北大道,坐落于赣江与抚河故道交汇处。依城临江,瑰伟绝特,因“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一篇雄文——《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而得以名贯古今,誉满天下。王勃的《滕王阁序》,脍炙人口,传诵千秋。文以阁名,阁以文传,历千载沧桑而盛誉不衰。????时来风送滕王阁,滕王阁是南昌吉祥风水建筑,有古谣云:“藤断葫芦剪,塔圮豫章残。”“藤”谐“滕”音,指滕王阁;“葫芦”,乃藏宝之物;“塔”,指绳金塔;“圮”,倒塌之意;“豫章”亦即南昌。这首古谣的意思是,如果滕王阁和绳金塔倒塌,豫章城中的人才与宝藏都将流失,城市亦将败落,不复繁荣昌盛。在我国古代习俗中,人口聚居之地需要风水建筑。一般为当地最高标志性建筑,聚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俗称:“文笔峰”,滕王阁坐落于赣水之滨,被古人誉为“水笔”。有古人亦云:“求财去万寿宫,求福去滕王阁”。可见滕王阁在世人心目中占据的神圣地位,备受重视和保护。
滕王阁,是历史盛衰、国家治乱的标志。纵观历史,滕王阁残败,正是世道衰微之际;滕王阁焕新,则是盛世太平之时;正所谓:“盛世则兴,乱世则废。” 国运阁运一脉相承。改革开放之后,国强民富。南昌市政府顺乎民意,重建了现今之滕王阁,从客观上成了南昌经济繁荣昌盛的标志。
滕王阁简介
1、建筑起源
滕王阁,始建于唐永徽四年(653年),为唐高祖李渊之子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所创建。此时正值唐王朝空前繁荣时期。李元婴出生于帝王之家,受到宫廷生活熏陶,“工书画,妙音律,喜蝴蝶,选芳渚游,乘青雀舸,极亭榭歌舞之盛。”(明陈文烛《重修滕王阁记》)据史书记载,永徽三年(652年),李元婴迁苏州刺史,调任洪州都督时,从苏州带来一班歌舞乐伎,终日在都督府里盛宴歌舞。后来又临江建此楼阁为别居,实乃歌舞之地。因李元婴在贞观年间曾被封为滕王,故阁以“滕王”一名冠之。尔后历经宋、元、明、清几个封建王朝,迭经兴废,直到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终毁于兵燹。一千多年来,滕王阁饱经人世沧桑,既经历了歌舞升平的昌盛年代,也渡过了满目疮痍的艰难岁月。其间迭废迭兴有确凿文字可考者达28次之多。
现今之滕王阁于1983年重阳节在新洲奠基,1985年重阳节在今阁址正式破土动工,1989年10月8日重阳节主阁落成开放。新阁距东侧唐代阁址仅百余米,离南端清代阁址约三百米。重建之阁,仿古而不泥古。无论从西面江上远观,或由东街近瞻,巍巍滕王阁有如一座倚天而立的“山”字。倘若从空中俯瞰,滕王阁坐落之处,好像是一块巨大的古磬,而主体建筑宛以一只平展两翅、意欲凌波西飞而去的巨大鲲鹏。现今滕王阁无论从平面、立面、高度、体量以及结构,都远远超越了前代。新阁南北长140米,东西宽80米,中央主楼净高57.5米,整个建筑面积约13000平方米。若与黄鹤楼相比,其高度超出6.5米,体量是其三倍。这座四重檐、歇山式大屋顶的主体建筑,坐西朝东,南北对称,耸立于高台之上,平面呈十字型;从立面上看,东西各异,南北相同;其南北两翼为两层高台所簇拥,第一层高台上在南北两端各建一重檐方亭,南曰“压江”,北曰“挹翠”,均有游廊与主体相连,高下曲折有致,对主体起烘托作用,充分体现了“层台耸翠”、“高阁连城”的壮观景象。全阁共9层,高台以下为两层地下室,以上为“明三暗七”,即三层明层(主层),三层暗层(次层)及最高层(设备层)。所有明层均有平坐挑出,形成绕阁回廊。
2、建筑经过------盛世则兴,乱世则废
唐王朝中兴废五次
唐阁图(《唐诗选话本》嵩山房版)
创建于唐永徽四年(公元653年),在唐王朝中兴废五次。重建规模最大的一次是大中二年(公元848年)所建之阁,增建了不少附属建筑,如:邮驿、厅、轩、小阁、江亭、津馆等,规模最为宏丽,工程亦最为坚固。????建筑特色:木结构,歇山屋顶,重檐,碧瓦丹柱,共三层????长:8丈6尺(26.746米)
阔:9丈2尺(28.612米)????高:6丈(18.666米)
宋阁
宋阁图(宋人郭忠恕绘,天籁阁藏)
重建于大观二年(公元1108年),高度不及唐阁,但规模宏大过之,南北增置二亭(压江、挹翠)。南宋时,改建于城墙之上。
元阁
元阁图之一(夏永绘)
建于城墙之上,其修建可考者,有元世至元三十一年(公元1294年)及元顺帝元统二年(公元1334年)两次。建筑形式似宋阁,据元代绘画考证,较宋阁高大,长阔略逊。??? 长:8丈8尺(27.034米)??? 阔:约9丈(28米)??? 高:4丈4尺(13.517米)
明阁兴废七次
兴废达七次,建筑规模均低于前朝。据记载,嘉靖六年(公元1527年)所建较雄伟。建筑形式继承了宋、元之风。据明代绘画考证,屋顶有所变化,为盔顶式。??? 建筑特色:共二层??? 长:7丈4尺(23.014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