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献校勘学.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文献校勘学

PAGE \* MERGEFORMAT3 历史文献校勘学 解题 《说文》:“校,木囚也。” 《玉篇》:“勘,覆定也。” 通过比较复核以确定文献原貌。 功用 为人们读书治学提供符合或接近原稿的错误最少的书面材料 必要性 不为父母昆弟所容。《后汉书·郑玄传》 【衍】 孔安国献《尚书》 《汉书·艺文志》 【脱】 则定正宗 《苏魏公文集》 【讹】 七十 四十 【倒】 郢人有遺燕相國書者夜書火不明因謂持燭者曰舉燭云而過書舉燭舉燭非書意也燕相受書而說之曰舉燭者尚明也尚明也者舉賢而任之燕相白王大說國以治治則治矣非書意也今世學者多似此類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责攸之、祎、允等咎,以章其慢。 子夏之晉過衞有讀史記者曰晉師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與三相近豕與亥相似至於晉而問之則曰晉師己亥涉河也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不可不分此聖人之所慎也 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冝之。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黄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 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易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 方法 [对校] 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刘向《别录》所谓‘一人持本,一人读书,若怨家相对者’,即此法也 [本校] 本校法者,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前,最宜用之。 [他校] 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所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 [理校] 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改字,不讹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 原则 1、选取善本为底本。 2、底本不误,他本误者,不出校记。(个别不辩不明者例外) 3、底本与他本不同,而不知孰正孰误时,当详列异文。 4、凡校改之处,务必说明校改的理由,绝不主观臆断而妄改。 5、三步到位。 必备知识 文字、音韵、训诂 版本、目录 相关专业知识 目录 为广搜异本提供线索 为使用他校法提供线索 为查寻利用前人校勘成果提供线索 目录书可直接作为校勘的依据 戴诜《易州志》 明史·艺文志 万卷堂书目 中国地方志综录 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 《水经注等八种古籍引用书目汇编》(水经注 三国志注 世说新语注 文选注 艺文类聚 一切经音义 太平御览 太平广记 ) 《初学记索引》 《史记三家注引书索引》 陆德明《经典释文》 彭叔夏《文苑英华辩证》 王念孙《读书杂志》 俞樾《古书疑义举例》 陈垣《校勘学释例》 选读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周易述於惕若下增夤字其說曰說文夕部引易曰夕惕若夤案許慎敘曰其偁易孟氏古文也是古文易有夤字虞翻傳其家五世孟氏之學以乾有夤敬之義故其注易以乾為敬俗本脫夤字今從古增入也家大人曰經文本無夤字請列五證以明之文言曰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無咎矣言惕而不言夤則經文本無夤字其證一也李鼎祚集解所列鄭荀諸家之說皆不為夤字作解則是諸家本皆無夤字其證二也若謂虞翻以乾有夤敬之義故注易以乾為敬案說文曰惕敬也乾有夕惕若厲之文故虞翻以乾為敬敬謂惕非為夤也且翻注文言曰夕惕若厲故不驕也注系辭傳其辭危曰危謂乾三夕惕若厲故辭危也則是翻本亦無夤字其證三也惠氏所據者說文也案說文夤敬惕也從夕寅聲易曰夕惕若夤此夤字本作厲今作夤者因正文夤字而誤也說文引易夕惕若厲者以證夤字從夕之義非以其有夤字而引之也如祝字解曰或曰從兌省易曰兌為口為巫此是證祝從兌省之義而所引無祝字壻字解曰詩曰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者夫也此證壻從士之義而所引無壻字庸字解曰易曰先庚三日此謂庸從庚之義而所引無庸字相字解曰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此證相從木之義而所引無相字皆其例也又案陸元朗釋文每列說文引經異字此處出若厲二字而不言說文厲作夤則唐初說文本猶作夕惕若厲說文字解曰讀若易曰夕惕若厲足證夤字之誤則是許氏所見本亦無夤字其證四也淮南人間篇漢書王莽傳風俗通義並引易曰夕惕若厲乾元序制記曰三聖首乾德夕惕若厲班固為第五倫薦謝夷吾表曰屍祿負乘夕惕若厲張衡思元賦曰夕惕若厲以省諐兮則是兩漢相傳之本皆無夤字其證五也【经义述闻·易】 文政篇位長以遵之念孫案位長本作伍長下文什長以行之什長與伍長文正相對大聚篇曰五戶為伍以首為長十夫為什以年為長此之謂也今本伍長作位長則文義不明蓋以伍位二字形相似而誤玉海六十七引此正作伍長【讀書雜誌·逸周書】 諡法篇仁義所在曰王孔注曰民往歸之盧曰在史記正義作往非念孫案往字是也後人不解仁義所往之語故改往為在予謂廣雅歸往也迋歸也迋與往同仁義所往猶言天下歸仁耳古者王往同聲而互訓故曰仁義所往曰王若云仁義所在則非古人

文档评论(0)

yan69869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