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湖南省郴州市2016年高二学业水平考试摸底测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6年郴州市2014级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摸底测试
语 文
一、现代文阅读(6分,每小题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青春不只是孤独的狂欢
李菡
寝室里只响起键盘敲打的声音,四个女孩静悄悄地面对着各自的电脑上网,蓝莹莹的屏幕投
射在她们专注的脸庞上。突然,一个女生探身对室友说:“你看到了吗?我在微博上@你了。”另
一个这才咯咯笑出声来:“看到了呀,我回复你啦,快去看。”而她俩之间的距离,不到两米。
毫不夸张地说,十年前开始风靡中国的社交媒体,已经完全改变了当代大学生的生活。
穿梭在校园里,你经常会看到低头紧盯手机屏幕的人匆匆走过;课堂上,一张张埋在电脑背
后的脸多半是在翻看好友更新的照片和日志;甚至连社团会议、小组研讨都开始被微信群所
取代。当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养成“起床刷微博,躺下发微信”的习惯,社交媒体的魅力似乎
显而易见与日增强。然而,在我看来,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带来了孤独问题。
去年微信的大规模瘫痪造成的慌乱让我们意识到,现代人最恐惧的,是被切断与社会群
体的联系,哪怕只是一小会儿。那么,到底是孤独催生了社交媒体,还是社交媒体放大了孤独?
那些在社交平台上公开发送的“晚安”,表明我们对孤独的恐惧并没有减少,反而更强烈了。
科技带给我们一种“永远不需要独处”的错觉,让我们在排队时、等待公交车时,甚至在
卫生间时都可以有事可做。过度频繁的联系让我们产生习惯性的心理饥饿感,让我们每当离
开通讯设备、每当没及时收到回复时就不免心慌意乱。更加频繁的交流带来沟通质量无可避
免地下降,我们之间的交流方式渐渐流于表面化和片面化。
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表示“比起说话我更愿意发短信”,我们渐渐习惯逃离真实的交流,自
欺欺人地选择更浅层面的沟通。当我们懒于打理好自己再坐一小时地铁去和闺密小聚,而是
选择躺在床上使用微信对讲时,是否考虑过对社交网络的过度依赖已经挤占了现实社交的
活动空间?这种高效率、低成本的社交,是否也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更加廉价浅薄?是否可能
导致自我封闭,使现实社会关系如苏打饼干般易碎?
虽然社交媒体让我们孤立自己,但这种孤独已经丧失了独处应有的本质,当科技让我们
成为彼此的情感拐杖,过度的交流让我们没有时间安静地独处,以至于在不得不独处时完全
无法习惯。而聒噪的网络世界逐渐让我们养成横向查阅而不是纵向思考的习惯,我们的注意
力愈来愈难以集中,也进一步丧失了独立钻研的能力和意识。
有句歌词:“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孤单是一个人的狂欢。”人生不能离群,而自修不能无
独。只有给自己和自己对话的机会,才有可能安静地观察、冷静地判断、沉静地反思。独思的
修行,意志的磨砺,最应在大学时代开启,才能在将来无论从事什么行业时,都能在群体的喧
嚣中保持相对的清醒.
看到最近很流行的一个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软件,只要放下手机10分钟,就会有捐助
者给非洲儿童提供一天所需的饮用水。那么,不妨以“不动手之劳”,为需要的人赠一桶清水,
也给自己的内心开掘一眼清泉。 (选白《中国青年报》)
1.文章最后说“也给自己的内心开掘一眼清泉”,下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远离喧嚣,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生活环境。
B.摆脱功利,给自己一个宁静的内心世界。
C.为人着想,给他人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
D.利人利己,应净化自己躁动不安的心灵。
2.作者认为:“大学生过度依赖社交媒体带来了孤独问题”,不属于其依据的一项是
A.社交媒体使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和地点都可以有事可做,使他们有一种“永远不需要独
处”的错觉。
B.过度频繁的社交媒体联系让大学生产生习惯性的心理饥饿感,让他们一旦离开社交媒
体就心慌意乱。
C.“比起说话我更愿意发短信。”这种交流方式的变化表明,社交媒体带来了大学生沟通
的方便和快捷。
D.大学生之间的交流方式渐渐流于表面化和片面化,习惯逃离真实的交流,从而缺乏真
正的情感沟通.
3.下列对文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交媒体的红火并没有减少人们对孤独的恐惧,反而更强烈了,说明人们的孤独感因
社交媒体而减轻.
B.对社交媒体的过度依赖挤占了现实社交的活动空间,使得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更加廉价、
浅薄、封闭。
C.人们的注意力难以集中,独立钻研的能力和意识丧失,缘于网络世界使人们重横向查阅
轻纵向思考。
D.人不能离群,也不能无独,独处才能自己与白己对话,才能安静地观察、冷静地判断、沉
静地反思.
二、文言文阅读(12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4-7题。
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
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四川省资阳市2016届高三下学期高考模拟考试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doc
- 河南省郑州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数学试题及答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 化学试题及答案.doc
- 东北三省四市教研联合体2016届高考模拟(二)英语试题及答案.doc
- 浙江省杭州市2016届第二次高考科目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江苏省南京市、盐城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地理试题及答.doc
-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理科综合试题及答案.pdf
- 北京市东城区2016届高三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 四川省南充市高2016届第二次高考适应性考试生物试题及答案.doc
- 江西省鹰潭市2016届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doc
文档评论(0)